第136页

他顿了一顿,向着康承训等人抱以歉意一笑,只见众禁军将领虽然脸色难看,却是无人反驳,便知道自己所说的虽然难听,却是各人都认同的事实。

便又侃侃而言,又道:“只是陛下没有料到,坚城之下,敌人悍不畏死,以简陋仓促造就的云梯,四面围攻,到处攻打,到底对方士卒勇悍善战,长安又非比当年盛唐时可比,小了十多倍,城池矮小,城内禁军又是太少,顾此失彼,虽奋力苦战,还是差点被敌人一攻就破城。”

赵桓点头道:“确是如此,还是朕太过轻敌,只想着金人远道而来,轻骑薄城,急而难下,却不想竟会如此凶恶,非身临其境,当真难以想象。”

虞允文微微一笑,用充满自信的语调道:“不过气可一而不可再,只要咱们再守住一次,敌人想再攻入城内,则绝无可能。今晨至午一战,咱们虽然死伤惨重,可是敌人损失更大,我看他们旗号,此时并没有真正能镇住场面的宗室元帅在,只要再不顺手,则敌人必起内乱,不必再战,在城头看着他们退走便是了。”

赵桓自然也明白其中关节,只是听他说了半天,还并没有提到如何守城,因此向着他急问道:“然而敌人正在休整,一会来势更加凶狠,何以御之?”

虞允文收了笑容,躬身一揖,正色道:“办法自然是有,只是要陛下敢于行险才是。”

第69章潼关大战(18)

见赵桓不语,虞允文便又继续说完应对之策,因着太过行险,他心中不安,脸上也是显露出来。

皇帝毕竟是皇帝,如此冒险,想来也不会同意。若是因着此策责怪自己倒也罢了,若是再连累了姚平仲,那才当真不妙。

他这应对之法是自己苦思而得,连姚平仲也不晓得,是以听完之后,也面露吃惊之色。

见虞允文露出担心的神色,姚平仲便向着他微微摇头,示意对方不必放在心上,以他二人的交情,共同进退便是,功名利禄,他还没有放在心上。

此时此刻,城头之上,只是一片寂静。

康承训双手冒汗,紧握一起,他有心要训斥这个敢大包天的青年儒生,却见赵桓面露沉思之色,知道皇帝很是意动,而自己思来想去,这虞允文的计谋虽然太过行险,却也不失是一着妙棋。

良久过后,赵桓终于点头,向着虞允文大笑道:“好的很,非你虞某人不敢出此策,虽然行险,不过今日局势如此,于其懦弱而死,不如行险一搏,纵是死了,也更痛快一些!也罢,朕就允了你此计,且暂授你长安防御使一职,由你全权调配人马,甚至城头将士,亦由你来调配便是。”

他如此爽快答应,虞允文倒是吓了一跳,下意识先答道:“臣如何敢当,臣不过是一介白身,纵是献计,还需由陛下身边的大臣来执掌此事才对。”

赵桓摇头笑道:“非常时行非常事,有什么不能当的。临安时你便帮着苗刘二逆守城,建了奇功,朕早就要重用你。而今日献计,又全是你的主张,自然是要由你来全力施为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