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尽管宰,千万不要给我裴矩面子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193 字 7个月前

来得正好,自己也正好有事找他。

念及于此,问道:“人呢?”

杨奕答道:“在前殿会客堂。”

“嗯!”杨集点了点头,便快步向玄武殿会客堂走去。

会客堂里,裴矩正捧着一卷手写的《三国演义》,坐在客位上津津有味的阅读,此卷内容尚未“发表”,他所看的内容是第四十五“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越看越觉得精彩,越看眼中越是惊讶。

这时,杨集快步走了进来,向裴矩施礼道:“拜见岳父!”

裴矩微笑还礼,而后又扬了扬手上的书籍,问道:“你都写了这么多,为何没有印制出书?”

“圣人不让!”杨集坐到裴矩对面,苦笑着解释道:“他说大隋朝堂、大隋高层之间的争斗多如牛毛,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而《三国演义》里面的诸多阴谋、阳谋、权谋,经过一个个故事佐证,便跃然于纸上,如果臣子们对这些所谓的‘权谋’有更深体会,定然把这些‘谋’运用到对手身上,朝堂也会因此乱上加乱。”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是后世的一种说法,“老不看三国”的“理由和论调”主要便是杨集说所这些;不过对于后世的大背景、大环境而言,其实是泛泛而谈了,毕竟后世没有那个乱世背景、“老”也没有用谋的资本和条件。

但是这年代不一样,像裴矩这样的“老人”不但多、不但精明能干,而且每个“老人”都有用谋的时代背景、以及用谋的人和物力资本和强大的人脉关系;若是他们学到其中各种“谋”、并运用到各种场合、各种对手身上,这就影响到天下安宁、统治阶层的利益了。所以杨广未免那些老狐狸因为《三国演义》变得更精明、更奸诈,直接不让杨集出版了。不过他本人倒是一直在“催更”。

“圣人的顾虑是对的!”裴矩作为食物链顶端的“老人”之一,对此说法深以为然,同时也明白杨广顾虑所在,不过转念之间,他又向杨集说道:“我很喜欢书上天马行空、大气磅礴的故事,你不出书可以,但是你得给我看。”接着,又立马补充道:“你是知道我的,我根本用不着《三国演义》这种逸书里的阴谋、阳谋、权谋来教。”

“哈哈、哈哈!”杨集忍不住哈哈大笑。

裴矩这话,杨集深信不疑。如果裴矩还要《三国演义》来教,那他还是裴矩吗。

这也是裴矩的最擅长的谈话风格,他在朝廷之内是出名的老好人,他谁都不得罪、谁都能够与他推心置腹,他也同样坦诚相待,这样便使裴矩成为各大政治势力都希望拉拢的人,与他相处,总是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种做事风格,其实是裴氏被所处地缘所决定出来的政治走向,裴氏位于并州南部,它的地缘位置正好处在河东士族和中原士族、关陇士族、山东士族、关陇贵族四大势力的交汇之处。

据渊源和家风、家学、传统而言,裴氏被划入山东士族之列,区别于以鲜卑血统、风俗为主体的关陇贵族;但是裴氏由于和山东士族隔着巍巍太行山、和中原士族隔着黄河、和关陇两大派同样也隔着黄河,这便使裴氏在地理上、在感情上与各大势力的联系不是那般紧密。

也正是这种地缘位置,使得裴矩为首的河东士族谁都不得罪死,他们既是山东士族的天然盟友、也是关陇士族和关陇贵族的朋友,同时因为族弟裴蕴曾经在南陈为官的缘故,使得河东派与南方士族也是交情极好。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夹在中间的的裴矩不能倾力相助某个派系,因为他若是倾力相助某个派系,则意味着会得罪另一派、或者几派。

裴氏这种因为先天优势、劣势所抉择出来的左右逢源之风,却使裴矩深受杨坚、杨广青睐,在皇帝不宜出面插手臣子纷争之时,便以裴矩担任各大势力冲突时的调剂品和调停者,代表皇帝平衡各方利益、平息各方怒火,以免大家斗得太过厉害,伤了国家根本。

不过杨集觉得裴氏既然进了水师争夺战,只怕以裴矩之智,也很难继续左右逢源下去了。这是因为裴矩还预料不到杨广的疯狂和凶悍之处,以及后续的大动作,现在顶多以为杨广只是出于帝王平衡之道,所以这才将北方水师副都督给了裴仁基。后面的纷争一一爆炸出来,裴矩想成功抽身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