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辽东战略的错误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43 字 2022-11-15

郑凤寿明白,点头道:“李将军放心,城中的车辆全部交予你们,木炮也可带走大半,我们继续赶制就是。”

车上载炮,沿着大路推进,确实有遏制建虏骑兵冲锋的作用。如果再正规一些,应该用武钢车,更加有效。

郭大靖对此表示赞同,又听见尚可喜要组织数百重甲长枪兵在前,也是阻遏建虏骑兵。

可惜,东江军的装备太少,只能临时组织,不能常态化保持。郭大靖心中慨叹,实在为朝廷的厚此薄彼、不分轻重而感到无奈,甚至是有些痛恨。

商议安排已毕,明日要出动的部队便抓紧休息,打扫战场的事情便交给了郑凤寿和留守的朝鲜义兵。

建虏退得仓促,也是被郭大靖给折腾蒙了,留下了大量的帐篷器械。对于东江军和朝鲜义兵来说,都是有用之物,全部搬回城内。

“人头呢,怎么没挑上高竿?”郭大靖突然想起件事情,问着自己的大哥。

刘奇士翻了下眼睛,说道:“你是想令建虏军心大乱,还有震慑的意思。可却没想建虏拼命反攻,夺回人头吧?”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确实没这么想。他以为把硕讬的人头挑出来,会加速建虏的败退。

刘奇士看郭大靖的表情就知道了,岔开话题说道:“人头可是宝贝,用石灰封好,要送到登莱,能换一大笔粮草物资呢!”

郭大靖笑了笑,觉得自己又长了见识。说到底,还是自己对建虏了解不够,想当然的以为,自然难免出错。

好在这不是什么大错,被李维鸾等有经验的将领给否定了。

否则,建虏发起疯来抢人头,就是惨烈无比的血拼厮杀。纵是获胜,也将是一场损失惨重的胜利。

现在就好多了,尽管还是要围攻建虏,少不得战斗厮杀。但建虏的军心已乱,物资器械也损失殆尽,越是拖延,建虏的战力越会减弱。

况且,郭大靖知道还有毒鼠强的威力。那可不是能靠时间,靠自身来消化分解的。那种毒药由于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容易造成积累,有二次中毒的可能

也就是说,毒药的效果会继续扩大,对建虏的削弱自然会使胜利的天平更加倾斜向东江军。

不得不承认,东江军将领们将战线拉长,把建虏拖疲拖垮的战术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不知道,郭大靖给建虏下了药。

这恐怕也是游击战所延伸出来的战术打法,积小胜为大胜,一点一点地削弱敌人,尽量不与敌人展开正面的厮拼交战。

郭大靖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不少东西,那可是东江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白马山城。

清冷的空气吹在脸上,扬起了鬓角的几丝白发。

立于城头,毛文龙呼出一口浓重的白雾,微眯起眼睛,瞭望着远方。

“义父。”毛承禄走过来,将大氅披在毛文龙身上,关切地说道:“当心风寒。”

毛文龙轻轻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若能聚歼硕讬所部,甚至是斩其首级,再加上之前射杀岳讬,我东江军必能让朝廷刮目相看。”

毛承禄知道义父心中所想,对于僻处海外的东江镇,只有在帝师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时,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在那段时间,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袁可立去职后,朝廷着力于关宁,对于东江镇的粮饷物资是能拖则拖,能扣则扣。数次核兵,也是尽往数量少里压缩。

要知道,东江镇不仅有兵,还有几十万辽民。海岛上耕地少,所产根本不够军民吃饱。

尽管朝廷允许东江镇以商筹饷,但辽东已为建虏所踞。参貂等特产,十分难得。甚至因为深入辽东采参,辽东军民还经常付出死伤的代价。

此次援朝,打到现在,毛文龙的心思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原来还有保存实力,只是骚扰袭击,避免朝堂官员又要说东江镇靡费粮饷,却毫无牵制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