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年节时亲人的惦念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15 字 2022-11-15

虽然名为“勤王”行动,但毛文龙和郭大靖都心照不宣,根本没有计划前往京师,保卫京城,保卫皇帝。

这种默契是令人舒服,令人安心的,可谓是“志同道合”,虽然嘴上都不说出来,但都知道对方对于朝廷和皇帝,是个什么想法。

当然,如果某人提出前往京城勤王,另一人肯定有大把的理由来反对。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避免在野战中与建虏厮杀,减少东江军的伤亡。

说得简单些,或是不好听的话,那就是把东江军的利益,看得高于皇帝,重于朝廷。

如果是先帝,就是拼却东江军,也在所不惜。

毛文龙每每发出这样的嗟叹,对于登基已经两年的崇祯,愈发看透,也愈发失望。

这小子,对皇帝,对朝廷,恐怕没有多少的忠诚。

这也难怪,就是个平头百姓,经历过战争的苦痛,也没受过忠君爱国的教育。心里就是朴素的观念: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反之,就没有好印象。

看着郭大靖,毛文龙微抿起嘴角,似笑非笑。

………………

春节,中国传统上最隆重的节日,阖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时候。

但战争的阴云笼罩,全军都在南关防线严阵以待,使得金州很多家庭的欢乐气氛都减弱了大半。

亲人在前线准备迎击建虏,就算是过年,也会心中惦念、担惊受怕。

“仗又没开始打,就是回来住两天,也没关系嘛!”蓉儿不高兴,就算吃得更好了,也因为靖哥哥不在,而胃口不佳。

阿秀摸了摸蓉儿的小脑袋,笑着说道:“谁让他是将军呢,得和官兵同甘共苦才是。”

藤野英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阿秀一眼,没想到她懂得这个道理,用词也很有水平。

转而一想,她也明白了。阿秀一直在偷偷地学习,不是通过她,而是蓉儿。那样,才不会不好意思。

藤野英轻轻笑了起来,附和着说道:“秀姐说得极是。连毛帅都赶赴南关,和官兵们一起过年,一起迎战建虏。”

蓉儿叹了口气,垂下头,闷闷不乐地吃着饭。

“顶多一个月,夫君就能回来了。”藤野英既是对阿秀说,又是宽慰蓉儿,“这回打胜了,就能把整个金州都占上。要是秀姐想看看老家,我陪你去大黑山。”

阿秀想了想,轻轻摇头,并没有说出理由,应该是不想睹物伤心。

“大连很好。”蓉儿说道:“咱们就在这里安生地住着,省得靖哥哥担心。”

“蓉儿真懂事儿。”藤野英夸赞着,给丫头挟了一大块肉。

李秀成的话不多,他认为自己应该象个男子汉,老成稳重。吃着姐姐给挟的菜,缓缓说道:“过完年,我想去新开的学堂。”

阿秀愣了一下,关切地问道:“要吃住在那里吗?”

李秀成看了阿姐一眼,用力点了点头。

藤野英倒是了解不少内情,笑着说道:“新学堂是夫君筹划建设的,学的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经世济用的学问。”

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专门教育,培养专业性、实用性更强的人才。

这是郭大靖的思路,新学堂和村里、军中的夜校在两方面推进。

“二娘说得极是,新学堂教的正是经世济用的学问。”李秀成挺直了腰板,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此乃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

藤野英看着小家伙摆出大人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大人君子。包天下以为量,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惟恐生民之不遂。”

什么是当世之务,天下、邦国、生民之事都是其中的具体内容。

李秀成眨巴着眼睛,看着藤野英,仔细琢磨着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