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崇祯起疑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64 字 2022-11-15

中年汉子点着头,认为这才是老百姓的品格,做买卖的信誉。可还关心地提醒道:“也该把贵重的家什收拾着藏起来了,谁知道辫子兵啥时打过来?”

老杨笑了笑,说道:“哪有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一些铁器家什,建奴打过来,就全扔下啦!”

中年汉子伸手指了指,说道:“辫子兵要是打来,你就驾着车往那山林里跑,兴许能躲藏过去。”

“唉,谁知道呢?”中年汉子说完又叹了口气。

“好的,你快去吧,不用担心我!”老杨用力点着头,看着中年汉子走开,便又抡起了锤子。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给老杨打着下手,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说是神不守舍。

犹豫迟疑了半晌,小伙子才试探着问道:“师傅,咱们还要打造多少啊?镇子上都快没人了,李老爷全家也跑去永宁,只留下了管家和两个佣人。”

老杨哼了一声,说道:“好好干活儿,别尽想没用的。你能跑到哪去,命还觉得挺金贵呢!”

小伙子被斥得没了话,勉强提起精神,用大锤呵当呵当地敲打着成形的薄铁皮圆筒。

这些长两米左右的圆铁筒,小伙子也不知道做什么的。看着象烟囱,可却都堆在库房里,有两三百个了,也没卖出去。

还有那种说不出名堂的铁架子,小伙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问过一回,老杨说是客户要这么打造的,收了钱照做就是。

远处突然响起了马蹄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方向是在东面,老百姓还没有炸营逃窜,只是关门闭户,街上立刻看不到人影。

“是官兵,是官兵!”镇上也有官差,还能在路口大着胆子起到报警作用。

他们的喊叫,让老百姓心中稍定,但也不敢开门,只是偷偷地张望。

数百骑沿着官道铿锵而来,速度并不快,后面则是大队的步兵,还有大车小辆在随行,一眼望不到边。

来了吗?老杨心中既是激动,又有些忐忑,担心不是自己期盼了大半年的部队。

骑兵昂然而过,连旗号都未打出,但老杨却已经认出,这就是自己望眼欲穿等待的人马。

“栓子,去后院把马车准备好。”老杨放下了手中的锤子,脱掉皮围裙,吩咐着小伙子。

栓子不明所以,可还是按照吩咐去了后院。

孟浩骑着马,带着一队士兵进了镇子,便直奔铁匠铺。

“见过大人。”老杨大步出了铺子,躬身施礼。

孟浩跳下马,笑道:“老杨,准备好了没有,咱们这可是熬出头儿了。”

老杨也笑了起来,说道:“早准备好了,搬上车就走。”

在京畿之地生活得好吗,至少老杨不这么认为。在金州,他在工坊做工,家人也分到了田地,吃喝不愁,甚至比京畿更安全。

这里生活的大半年,老杨觉得是大不易。如果不是情报部门的补贴,铁匠铺早就关门大吉了。

不光是干铁匠铺很难,就是种地的老百姓也过得紧紧巴巴。辽饷再加,赋税很重,风调雨顺还好些,有个旱涝灾害,吃饱饭也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说以前在内地的最大好处是安全,没有战乱的侵袭,但这次建虏入关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打碎了。

内地明军是如此不堪,与东江军的差距太过明显。别说主动出击,就是依城防守都做不到。

你说,在这里哪还有安全感?连金州的都不如呢!

孟浩也不多说,留下一队士兵由老杨指挥着搬运发射架及各种工具。古代的军队也有工匠相随,与后世的后勤保障兵种差不多。

“去李老爷家嘛?”老杨看孟浩带人要走,随口说道:“听说,去城里的时候,他把粮食都藏进窖里了。”

孟浩呵呵一笑,说道:“也不是就缺那点粮,但多多益善,总要让李老爷做点贡献。”

说完,他带着另一队士兵向镇中最大的宅院而去。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