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移民,山地榴弹炮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28 字 2022-11-15

佛朗机炮以其机动性和高射速,赢得了郭大靖的青睐。但在对付建奴的楯车时,威力显得不足,却又让郭大靖不满意。

制造野战火炮的工作早已开始,郭大靖是本着研究和试验的态度,并不急于装备部队。

“青铜所制,发射十斤的实心铁炮弹,威力尚可,全炮重量为九百斤。”葡人技师多尔纳罗引着郭大靖在几门火炮前视察参观,并做着比较专业的解说。

十斤炮弹,在西夷的标准中,差不多就是十二磅炮。郭大靖记得历史上有一种很有名的前膛野战炮,那就是拿破仑1857型12磅野战炮。

“这两门火炮发射五斤左右的炮弹,威力和射程有所欠缺,全炮重量为五百多斤。”多尔纳罗又指着另外两门火炮,说道:“机动性嘛,自然要好很多。”

郭大靖仔细看着炮口,发现十二磅火炮的炮膛相当厚重,这可能就是它的重量接近千斤的原因之一。

多尔纳罗注意到了郭大靖的观察,又继续解释道:“青铜火炮都造得极其坚固,能够经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

这是个优点,但要全面考量的话,郭大靖觉得把火炮的重量降下来,什么双倍装药,实用性并不高。

十斤炮和五斤炮,相当于十二磅炮和六磅炮,郭大靖终于还是把目光投射到五磅炮上。

一千余斤的十斤炮,实在是超过他意料的重量。

有千斤的红夷大炮,与其类似的性能,又何必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大量制造所谓的新型火炮。

“五斤炮的性能如何?”郭大靖没有表现出太过失望的表情,又走到小炮的跟前,观察着开口问道。

多尔纳罗说道:“同样是青铜制造,有效射程五百步,摧毁楯车的话,有时候一炮难以做到。”

郭大靖轻轻颌首,心中暗叹:要达到威力、射程和机动性的平衡,还真是不容易。

青铜铸炮结实耐用,很少炸膛,但重量很大。要是实用熟铁和炼钢技术能够取得突破,就能大大降低火炮的重量。

可惜,这种冶炼技术上的进步,连郭大靖也只能寄希望于工匠们的聪明才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幸运的是,在火炮方面,建虏更是不堪,东江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这样一来,就不用太过考虑射程的远近,因为不用担心建奴有反炮兵的武器和火力。

郭大靖思索着走回到十斤火炮前,缓缓抬头,说道:“缩短炮管的长度,炮膛的厚度也薄一些,把重量降下来,五六百斤才比较合适。”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我们的敌人是建奴,他们没有性能太好的火炮,数量也很少。我们不用考虑炮战,只要在三五百米能摧毁敌人的楯车,并且要轻便拖行,才是最终的目的。”

郭大靖说出的设想,已经不是仿制于红夷大炮的加农炮,而是接近于短身管的山地榴弹炮。

历史上,一门12磅普通榴弹炮需要一个六匹马拉的拖车挽载。

而一门12磅山地榴弹炮加上两个弹药箱,可以全部放在三头骡子的背上翻山越岭、穿林涉水,完全不受道路的限制。

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就用什么样的武器。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却未必就适应于战场。

这也是郭大靖没有说清楚的原因,他需要一种轻便灵活,能够跟随步兵作战的火炮。

“我可能明白了郭大人的意思。”多尔纳罗点了点头,说道:“因为敌人在火炮方面的虚弱,我们制造出的火炮不就必太过追求射程,而是要有足够的机动性。”

“也就是说,郭大人要的不是简单的缩小版红夷大炮,而是更具有实战性的轻便火炮。在五百余步的射程内,只要威力能够摧毁楯车,就是合格的。”

郭大靖眨巴着眼睛,琢磨着多尔纳罗所说的话。最终他用力点了点头,认为多尔纳罗的理解没有问题。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