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关而出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69 字 2022-11-15

这几年,进入辽南地区的基本上都是从建虏统治区逃出来的剃头辽人,加起来有十五六万人。

支撑东江军扩军的人口数量,只能说是勉强够。生产战斗两个重点,还算是能达到平衡。

但今年内地移民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将从建州解救出来的人口,让毛文龙也感到了压力。

要知道,东江镇能够靠辽南地区达到粮食的自给自足,不是靠人口,也不是靠耕地,主要是凭借高产的土豆,耐寒耐旱的黑麦、玉米。

而移民不会只是今年,郭大靖比毛文龙想得还要长远,对灾害的预计还要严重得多。为此,已经削减的粮食外购,又重新增加订单。

就现在辽南三州的的土地,不再收复失地的话,产出也足够五六十万人生活。唯独缺乏的,是劳力,也可以说成是人口。

毛文龙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军队扩充也持谨慎的态度。要知道,如果不是发行了军票,东江镇根本没有钱财来养这么多的军队。

如果能通过不断消耗建虏的实力,来减少兵员,从而增加生产的劳力,自然是最好的减轻压力的措施。

孔有德对此不是很了解,对于扩充,他有他的想法。那就是最好不增加新的建制协,而是为每协增加兵力。

现在一协马步骑加在一起,差不多是一万两千人。如果增加到一万五千人,就多出了一个步兵营。

兵力的增加,意味着他们手中权力的扩大,自然是心中愿意的。

而且,五协五个指挥官,地位只是在毛文龙和郭大靖,以及专管政务的陈继盛之下。

如果再多出一个协,意味着与他们地位相当的高级军官,就又多出了一个。

其实,孔有德的想法,与郭大靖的扩军原则也差不多。既然是以老带新,以老底子部队为基础的扩军,比重新建制要快得多,效果也要更好。

“大帅。”孔有德听到马蹄声急促,回头一看,赶忙提醒道:“有急信,可能是郭帅那边的好消息。”

毛文龙闻声转头,脸上现出期待的神色。

………………

毛文龙注定要有个小失望,信使送来的急报是从通化走水路撤退的部队,所呈上的郭大靖的简报。

而此时的郭大靖,刚刚率部队进入了余尽未熄的鸦鹘关。

萨尔泰率残部从山嵴的关城逃窜,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但已经伤亡了近两千兵力,只有数百人逃出了生天。

消灭敌有生力量,这是郭大靖的宗旨,也将其灌输给东江军将领。一城一地,能守则守,不能则弃,只要不是能影响战局的。

刘兴祚和刘奇士的飞骑痛快地追杀了一阵,在遇到济尔哈朗预留的一千建虏堵路阻击后,便撤了回来。

纵横冲杀是飞骑所长,攻坚拔寨则是枪骑的工作。建虏已经伤亡惨重,再无反扑之力,他们的斩获也足够丰厚。

建虏的仓惶败退,使得滞留在战场上的建虏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管是骑兵,还是落马的,抑或是伤兵,都没有了活命的希望,这使得两军的伤亡比,骤然拉大。

“关城虽险要,但过于单薄了。”郭大靖在众将的陪同下,登上了关城,瞭望着,观察着,摇着头说道:“如果是三道关形成更紧密的体系,倒还能长期坚守。”

刘兴祚对辽东的情况比较熟悉,开口说道:“自李成梁放弃先后放弃宽甸六堡和孤山六堡后,这里便为建奴所踞。辽东军力薄弱,建虏只要集中力量,在萨尔浒抵挡辽沉方向的进攻即可。”

沉阳、抚顺、萨尔浒;辽阳、本溪、鸦鹘关。这本来是控制住建州的两条战线,能令建奴不得不两处防御。

可惜,李成梁的私心,养寇自重的愚蠢,终于是给了建奴坐大的机会。

而李成梁培养出来,能保证他李家永镇辽东的各个军头,也腐败堕落,再也难以控制住出柙的勐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想着安稳守成,总归是要在时代大潮中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