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调兵迁家眷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17 字 2022-11-15

祖大寿当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派人携带钱财礼物前往京师,希望能够找到为辽镇说话的大人物。

可惜,袁崇焕捅的篓子太大,给皇帝造成的心理伤害太重,还没有哪个朝堂大老敢再冒风险为辽镇开脱。

何可纲又和祖大寿说了会儿话,便告退而去,清点人马,做好出发启程的准备。

等到监军方正化赶到宁远时,祖大寿率众将迎接钦使,并汇报了准备情况。

方正化对于如此顺利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略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又平复了心绪。

“祖帅及众将对于朝廷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方正化拱了拱手,称赞道:“万岁期盼殷殷,辽镇将士在平辽中定能再建新功,晋爵封侯。”

“多谢公公吉言。”祖大寿伸手让着,脸上带着笑,说道:“接到圣旨和毛帅的将令,祖某便马上准备。一万官兵已经整装待发,将由副将何可纲率领,克日便可登船启程。”

方正化连连颌首,说道:“如此便好,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辽镇的强军风范,令人钦佩。”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官兵的家卷呢,是一起走,还是再等些时日。”

带上家卷,东江军才能更好地控制辽镇官兵。

说起来,这些辽镇官兵也是幸运的,更是享福的,粮饷将足额发放,家卷也会得到很好的安置,以后将和东江镇将士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

祖大寿想了想,说道:“官兵的家卷在宁远已经居住习惯,有很多不愿意前往辽南,末将也有些为难。”

方正化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如果家卷不走,调动的人马岂不成了客军,岂能安心作战?何况,粮饷岂不是也要再转运至宁远,让那些家卷继续生活?”

“不行,万万不行。”方正化不待祖大寿回答,便连连摇头,说道:“官兵和家卷必须一起启程,在辽南安顿后,再开始正常的训练。这样,官兵才能放心。”

祖大寿显出为难的神情,说道:“百姓不同于军队,强行迁徙的话,恐怕要耽误不少时间。”

“杂家便在宁远多等上几日,等所调官兵和家卷分批运至觉华,再启程前往辽南。”方正化不容置疑地说道:“官兵有什么困难,杂家也能尽量帮他们解决。”

祖大寿心中暗叹,嘴上却满口答应着,命人给方正化等人安排住处。

留下官兵的家卷,是祖大寿的最后手段。既然无法阻击官兵被调拔,他还想着利用家卷来制约前往辽南的官兵。

也正如方正化所说,家卷留在宁远,发放给官兵的粮饷就要运过来。要知道,官兵可是要养家湖口的。

粮饷到了宁远,在危急的时候,祖大寿自然可以派人强行征用。

同样,反正是在宁远城内,肉烂在锅里,存粮于民的话,祖大寿也能逐渐积累起久守宁远的粮草物资。

显然,东江镇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漏洞,不可能给祖大寿留下可趁之机。

而且,调动辽镇官兵,不是要他们成建制的协助作战,而是要完全吞并融合,家卷是必须要同时迁徙的。

方正化要在宁远等待,如果祖大寿派人搞动作,比如威胁调动的官兵或家卷,就可能被人捅到方正化那里。

进入宁远城中,方正化的行动也印证了祖大寿的判断。这是有备而来,思虑周详,不会留给他施展手段的机会。

方正化首先就在校场校阅了要调动的辽镇官兵,宣布了东江军的政策,并要求他们回去带上家卷,共同前往辽南。

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家卷不在宁远的除外。但要有谁遭到阻挠和威胁,方正化保证会给他们作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祖大寿只能看着方正化派出了带来的锦衣卫,分布于城中,也不敢在暗中搞小手段了。

“这样一来,调走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儿子祖可法在祖大寿身旁,低声又无奈地说道:“先削弱,再裁撤,应该是这个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