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前锋,就要急攻猛进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249 字 4个月前

虽然平辽还未成功,但管中窥豹,崔孝一相信辽东会在战后迅速恢复,且会比以前更加繁华,更加富庶。

金重国苦笑了一声,说道:“看着郭帅如何经营治理,难道学不到什么东西?可惜的是,学到了也无用武之地。”

崔孝一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这个无奈的事实。就是义州,也不能与朝鲜制定的政策相悖。

………………

大帐内,郭大靖正在与特战营的冯西建、王前,以及右协李维鸾等将领商议着中路人马的作战计划。

与飞骑团一样,军议时只是比较粗疏地交代任务,让各部抓紧准备。而单纯的商议,则是具体的战略战术,

“作为中路军的前锋,你们两部就要打出前锋的样子,推进速度要快,进攻要猛,给建虏造成压力的同时,更要打出突击的样子。”

郭大靖轻描淡写的话语,却透出一股子威严,更有一股杀气。

“光复辽阳城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本帅率领主力只落后你们一天的路程。甚至于,你们在战斗中推进,主力则是轻装,相差只在多半天。”

“为了保证推进的迅猛,本帅会调辎重和炮兵助战,一百门迫击炮,二十门野战炮,四十门佛朗机,应该够用了。”

冯西建和李维鸾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意,还用眼神谦让了一下,才由李维鸾率先开口。

“郭帅放心,两协步兵,又有如此数量的火炮,沿大路推进的话,就是两倍的建虏也挡不住我军的推进。”

冯西建随后也保证道:“以车炮为先,火枪兵为中,远程火炮在后,这样的推进模式,已经证明是最有效,也是建虏所难以防范的。”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从辽阳到沈阳,大概是一百二三十里。按照通常的行军速度,你们的推进保持在一天四十里。这是前两天的速度,以后听从号令,再进行调整。”

用四天或五天的时间推进到沈阳城下,这是郭大靖的预想。

或许会晚一点,要经过战斗。但并不影响大局,有战斗说明建虏还没有逃窜,还在徒劳地抵抗。

以两协步兵,辅以大量的火炮,郭大靖认为只是前锋就足够数量。建虏想要集中兵力破一路的话,肯定也不会把目光盯到主力身上。

只要中路突进的够猛,建虏如果有突击一路的企图,也会调动人马阻挡,以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可能是为了全体军民的大撤退,或者说是窜逃;也可能是为了合击某一路东江军。

而这也是郭大靖所希望的,不经战斗的平辽,不符合长远的利益。只要建虏在战斗,就一定会付出伤亡,带来有生力量的损失。

“虎皮驿位于辽阳沈阳的中间距离,是沈阳的南大门,在此地必有一战。”

郭大靖用手指点了点,提醒道:“两天之内,你们必须赶到虎皮驿。如有建虏驻防,便一定要开始进攻。”

《沈阳县志·古迹》记载,“虎皮驿古城,在城南六十里,周围一里一百三十步,南一门。

努尔哈赤进攻辽阳时,进师虎皮驿,守军不战而降。后改修南北二门,今十里河城。

明朝经营的虎皮驿,与奉集堡和武靖营城互为掎角之势,是扼守辽阳和沈阳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险要。

明万历十七年,辽东总兵贺世贤和名将柴国柱先后屯兵虎皮驿,辽东经略熊廷弼亦曾驻兵于此,以此地的险要扼守辽沈。

由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防卫功能明显高于驿站的传递功能。

而从沈阳向辽阳进攻,虎皮驿是辽阳的桥头堡;反过来,虎皮驿则成了沈阳的南大门。

渡过太子河,直到虎皮驿,基本上无险可守。面对东江军的强大火力,建虏也不太可能送死。

所以,前锋推进的速度够快,为了不狼狈逃窜,虎皮驿的战斗就几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