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有些拿捏不准

不过,等到杨铸看到附着的财务支出明细,却又有些拿捏不准了。

报告里显示,去年年底铸投国贸和共助网扎帐之际,由于无法挪用两家公司的账面资金,吕思思以私人借款的名义自己掏了1600多万美元并入铸华私募账上,并且一股脑投入了某个项目的d轮融资里去——根据评估,这1600多万美元基本上掏干了吕思思所有的个人资产,毕竟算上干股分红,她目前每年也就是300多万美元的收入而已,加上以前她跑海沉淀下来的资产,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

想起前几天这位混血美女捡药时那副抠搜模样,杨铸有些牙疼的咂了咂嘴……这货究竟是真有问题呢,还是纯粹的一根筋?

………………

第二天。

吕思思看着杨铸丢过来的那一叠资料,很有些委屈地说道:“老大,我这是在像你学习,在铸投国贸北美分公司的战略框架内,在做多头投资啊!”

说完,指着资料上的那一列名单说道:“喏,比如这家制冷科技公司,我做的是成长投资——毕竟咱们无论是现在的铸华速冻食品系列,还是马上就要进入欧美市场的野生菌食品,甚至是豆奶产品,都需要空间更大、压缩机功率更大、故障率更低的制冷设备啊。”

“我统计过了,咱们铸投国贸进入北美市场以来,每年因为海运过程中的制冷设备故障,货品损失率在13左右;而到了漂亮国,因为制冷设备故障或者温度不均造成的货品损失率则是高达27——折合市场价值来计算,这就是足足将近三千万美元的损失!”

谷“而这家制冷科技公司,原身是某个二流汽车品牌的制冷设备研究室,后来因为漂亮国相关市场的萎缩,被公司拆分了出来,虽然目前没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冷藏箱技术,尤其是大功率冷藏箱技术稳定性非常不错。”

“只不过是因为漂亮国本土制造成本过高,他们又没有规模生产优势,因此他们除了在稳定性比较强之外,在价格上毫无竞争力,因此目前业绩非常不理想罢了;”

“不过我是这么想的,在漂亮国生产成本高,但如果在咱们国家开厂,生产成本不就立马降下来了?”

“要是咱们多追投几轮,哪怕最终只拿到部分话语权,但在国内开厂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等到成本降下来后,咱们就能换上这些冷链设备,货损率就立马能降到08以下——这对于咱们而言,每年至少可以减少2500万美元的损失,而随着咱们铸投国贸业务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收益还会进一步扩大。”

“最关键的是,但从资本市场的长线操作来看,咱们也不会亏!”

“想想看,未来一旦我们开始大规模采购这家公司的冷链设备,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反应?——要知道,咱们铸投国贸现在的冷链运输需求极大,而且业务遍及整个欧美和非洲、东南亚、东北亚地区;”

“等到财务报表一批露,大家一看……嗬!这家公司产品的基本盘不但稳固,业务范围还遍及了半个地球,十足的潜力新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