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可永山耕三出马,武田铁矢必须卖这个面子。

这也是为何当初武田铁矢迟到之后,大家对他那么宽容的原因,实在是他的地位摆在那。

可同样迟到的小泉今日子,哪怕迟到的时间更久一点,但她的态度也更诚恳啊,都下跪了。

然而大家当时对小泉今日子却很不友好,要不是中森明菜及时出头,还有曹志强在场,恐怕小泉今日子这部剧就要黄了。

说白了,这就是咖位不同导致的。

从这个角度看,《101次求婚》此时第一集就能有百分之四十一的收视率,除了曹志强的宣传到位外,武田铁矢的号召力也很关键。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广告片的取巧。

毕竟目前来讲,整个日本都在热映《雨中恋》,尤其是在青年人之中,更是挂起一阵雨中风,都开始喜欢在下雨天去凉亭里一边喝酒一边吃花生了。

想当年韩剧刚来中国的时候是怎么荼毒国内年轻人的,此时的《雨中恋》就是怎么荼毒日本年轻人的。

这也不奇怪,毕竟《雨中恋》的内核是《言叶之庭》,这部动画电影本来就是以意境取胜,且里面的意境基本都是日本人喜欢的。

有意思的是,曹志强前世的时候,那批最喜欢《言叶之庭》的日本受众人群,并不是当时的九零后跟零零后等年轻人,而是那些中老年人。

换言之,喜欢《言叶之庭》的那帮人,其实主要就是那帮六零后跟七零后,这一代人是最喜欢这种意境类电影的。

在八十年代,六零后的观影能力是非常强的,远超四零后跟五零后。

而五零后同样很喜欢《言叶之庭》里的内容跟意境。

而《雨中恋》是《言叶之庭》的加强真人版,不光画面更好,音乐更美,故事也更饱满,人物更立体,所以拿来在1983年来播放,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坦白说,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都是越往后越优秀的。

因为越往后,观众看的越多,知道的越多,要求也越高,口味也更刁了。

就好比做菜,一开始没有各种调味料的时候,清水煮白菜加点盐巴就是美味了。

可有了味精,也就是谷氨酸钠,盐水煮白菜就不香了,你不光得加味精,还得想办法往里面加猪肉,加辣椒,加粉条等等等等。

味精之后,又来了呈味核苷酸二钠,也就是鸡精,接着又是第二代调味料,什么肌苷酸、鸟苷酸、胞苷酸、黄苷酸,接下来又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各种增鲜剂层出不穷。

在这种一代代的变革下,人类的味蕾也跟着变了,你再吃八十年代的东西,就会感觉索然无味。

当然,或许有些人说,八十年代的东西纯天然,是真的好吃,但这部分人只是那批小时候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比如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这一批。

你如果换了九零后去八十年代初,那真的是难以下咽。

曹志强还记得他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是真的吃不惯这边的国内饭菜。

要不是曹志强穿越过来有系统,系统还各种给他高级食材跟高级调味料,他自己偷摸着在家放味精,吃高级食材,恐怕真得饿极了才肯吃。

为啥曹志强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动不动就喜欢在家炖肉炖鸡吃罐头,而不喜欢炒菜呢?不是曹志强炒菜水平不行,也不是煤气罐的火力不足,而是调味料不行。

这时候国内的调味料,基本就是盐跟味精,然后就是酱油跟醋,只是这几种调味料,味道是差点事儿。

吃惯了科技与狠活儿的人,再去吃纯天然,自然有些不适应。

曹志强是因为有一大堆高级食材打底,这才没问题的。

毕竟真正的高级食材是不需要复杂烹饪的,本身就是美味的代名词,烹饪方法越简单越好。

同样道理,八十年代初的电影,同样一个国家纵向来比,肯定是不如两千年后的电影好看。

如果横向对比,肯定是发达国家的电影比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好看。

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肯定比日本电影好看,日本电影又比国内大陆电影好看,道理都是一样的。

还有香江电影,之所以出名,还是依托香江的发达与繁华。

如果香江穷的叮当响,跟国内目前一个收入水平,也创造不出那么多好电影了。

曹志强拍的这部《古亭之恋》,日文名叫《雨中恋》,虽然是国产电影,但底子是日本在2013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言叶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