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裂缝探索(下)

篮子向下一百多米就进入雾区,下面能见度非常差,靠着吊蓝上的魔法灯才能看到十几米外,其中偶尔还会蹦出个幽灵飘过,气氛相当不好,普通工人根本完成不了下方探索工作。

先下到五百米,在李想最后打的一组岩钉上挂钢索,直接投下去,确认岩钉能顶住篮子的重量,再用魔法通讯机发信号,把篮子拉回来。

登录一组环境数据,再带一卷钢缆几个岩钉下去。

重复两次后,抵达吊车机构的极限深度。

在这个位置和五百米深度反复上下,把所有的钢缆都集中在七百米区,再上来,带滑轮、更多岩钉下去。

因为普通法师的魔力较为有限,几个小时下来仅仅是保护自身不受高温侵害,就换了一波法师。

这次下去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作业,会飞行法术的卡洛琳和另一名高级院士一起进篮子。

下到七百米,完成滑轮、钢缆的魔法焊接工作,高级院士用漂浮术维持吊篮,李想负责吊篮的接头转移和固定。

完成后把多出来的一根钢缆丢到吊篮里,然后到了手动操作阶段,这个时候李想本人就是吊机,

这个工作非常困难,因为不能单拉一根钢缆,必须同时拉住通过滑轮的上行和下行两根钢缆,才不会把人拽出去。

当然这对李想不算什么。

索道继续下降,卡洛琳紧紧盯着温度计和气压表心算着高度,时不时的开口:“殿下,这里打个洞。”

这时候李想就要单手把两根钢缆一起捏住,然后用短矛开洞,进行岩壁内温度测量。

整个过程不用看湿度,因为湿度在100以下时雾气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融入空气里,雾气不散就是湿度100的特征之一。

唯一需要测湿度的工作也不需要在这里做,只在李想打出来的小洞里,少量取样,分别装在耳环盒大小的容器里等回去后分析含水量。

靠着两条钢索组合出来的滑轮机构,三人坐篮子下降到九百米深度。

随着卡擦一声开裂声,卡洛琳也有点紧张了:“酒精温度计炸了。”

温度计的量程根据用途决定,并不一定是指示剂的沸点,裂开的这个温度上限是60度,是勘探队做地质勘探用的。

卡洛琳拿出另外一个,这个是魔法温度计,院里做魔法实验用的,量的是一块特种合金的大小变化,最高耐受温度能达到一千三百度,缺点是精度很差,最低量程是五摄氏度一格,所以前面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