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 教学交流

黑森林学院的数学驱动力,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自我观察和计算,学会推导适合自己的法术模型。

这样的学习过程会比传统学习方式多一点风险,施法事故率更高,但从终生学习的角度衡量,整体上利大于弊。

在这套数学驱动力模式下,有个很关键的问题——解题正确率。

没有计算机辅助,纯脑力状态下,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解题正确率100,哪怕能自行创造数学工具的大佬,有时候也对“公式过于完美”产生疑虑,需要反复验算。諱

而对于普通的魔法学习者,是达不到数学家那种水平的,就算让他自行验算,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答案,然而还是错的。

它就产生了两个结果。

其一,数学的学习会贯穿黑森林学院整个学习周期,从一年级到毕业,它都是大课。

虽然无法让答案命中率达到100,至少通过逐渐提高熟练度,可以减少错误。

其二是学习互助氛围,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解题,也没那个西北时间,所以需要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学习小组来做一些解题思路的探讨和验算工作。

由此就引申出两校学习模式的第二项差异,“自修实践”和“兴趣小组”。

青春泉学院的自修实践,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放羊模式,能不能成,很大程度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天赋决定。諱

黑森林学院的兴趣小组是由教授带队的课题研究组,在这个框架下,学生们成立学习小组,而不是通过自行拉帮结派实现。

该教学方式也是受限于黑森林学院早期师资力量不足而产生的。

学院刚开办时除了一些特聘教授,很多讲师自己都只有三环,且仅仅掌握有两三个三环法术,根本谈不上对魔法派系的认知深度,在这种前置条件下,不可能放开来让学生任选法术学习,否则很容易就超出讲师的知识范围外。

依托于兴趣小组,学生们会接触到比“院系”更小的知识分支,例如塑能系下的冰系、火系之类的,知识边界收窄,法术间的关联性、共通性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加快学习进度。

教师根据个人能力,带着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的兴趣小组,做课题研究,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有可能赚到钱,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多少也有些帮助。

“数学……王齐院长,我看过贵校送来的资料,这个所谓‘数学门槛’恐怕不比所谓的‘魔法天赋’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