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眼光清奇的苏仙

虽然苏轼信后并没有说李逵闹出大乱子,只不过苏轼对李逵的学问很不满,仅此而已。

周元用脚趾头想也能想象出来,李逵在苏轼面前双眼发懵的傻样子。求学才多久?在苏轼面前卖弄学问,且不是自讨苦吃?

他哪里知道,李逵压根就没有想要卖弄学问,完全是一不小心暴露了而已。

周元将手中毛笔在砚池里舔了舔,就开始下笔。从李逵在县衙门口的胡说八道说起,让老师苏轼认清李逵这小子的奸猾;还有百丈村外的徒手打老虎,武力值近乎非人的存在。

曾经有一那么段时间,周元也不相信人怎么可以徒手将老虎给打死?

这简直反人类。

可是牛背山的一场狠斗,让他有点相信,自己的这个弟子恐怕真的如同魔神一般的存在。而大闹临沂城可是他亲眼所见,李逵冲入皇城司人群那一刻,宛如猛虎下山般凶狠。周元终于知道了李逵身上最强的优点是——这货要是当了文官,据对是文官里最能打的主。

甚至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元有时候会恶意满满的幻想,真要是李逵进入官场的那一天,大宋的文官恐怕要疯了。一个人干翻一朝人的夸张场面要是出现在紫宸殿上,将是多么的让人振奋?

至于李逵是否能够获得进士?

周元私下里认为可能性很大,他之所以不用‘考中’进士,而是用‘获得’,是因为他看穿了李逵,这小子但凡能偷懒,绝对不会用全力去做某一件事。哪怕这件事对他将来受益匪浅,也无法让李逵产生足够的动力。至于为什么周元还是认为李逵能够获得进士身份,他是想到了当初李逵在县衙门口,对捕头李清等人的蛊惑。

用排除法来忽悠脑子没灵性的李清,要在沂水县获得秀才身份是多么的简单?

排除法,永远不是争第一的办法,而是争夺最后一个名额,很省力不是?

然后就是解试的操作……

反正周元当时气的想要将李逵投入大牢之中,让这家伙好好清醒清醒,竟然敢明目张胆的钻大宋科举的空子,着实让人可恨。可那时候,李逵不过是个出生山村,还是以捕猎为生的傻小子。之后他搭上了都虞候刘葆晟,才让周元警觉起来。而刘葆晟是宫中刘贵人的亲爹,从某种关系上来说,李逵这厮已经能够和官家说上话了。

很诡异不是吗?

都这样了,周元也不敢替官家保证,坚决不给李逵操作进士身份的机会。

他甚至一度猜到,只要有机会,李逵绝对不会放过。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进士身份,一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选,还用想吗?

让李逵苦读十年,然后参加科举,就算是周元觉得李逵才智尚可,只要潜下心来,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也不敢保证,李逵一定会在科举之中有所斩获。在没有中进士之前,绝大部分新科进士都没有把握说自己一定能高中。除非像老师苏轼,对他百般不顺眼的上司章惇这样的人,才会坚信自己一定会中进士。

因为中进士,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难的仅仅是获得什么样的名次。

周元也不敢保证李逵苦读之后就一定能高中进士,因为对于李逵这个智力水平的人来说,运气大于实力。这也是周元对自己的分析,他也是这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