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人精

秦淮河上的传唱,一直延续了千年。可是章授根本就无暇去游览一番。而是匆匆去了江宁府衙,找蔡卞。

对章授的到来,蔡卞倒是挺热情,可热情过后,他却表示爱莫能助。

江宁府人口众多,远非颍州能够相提并论,对于这么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来说,粮食储备是绝对不能动的。要不是去年江宁府丰收,蔡卞连十万石的粮食都不会调拨给苏轼。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江宁的商人发现府库粮仓空了,肯定会囤积居奇,到时候颍州的麻烦没有解决,还连累江宁粮价暴涨,这个结果说什么他也无法承受。

无奈之下,章授去了扬州。

扬州和江宁相比,更像是一座静寂的水乡。还未成为淮盐集散地之前,扬州在淮南诸路中的地位并不凸显。

成为扬州知州,也不算是个什么好差事。

知州蔡京对自己的管辖区域一直不太满意。他更加中意苏州和杭州。尤其是他弟弟是知府,自己却不过是个知州,面子上过不去。当年蔡京和蔡卞这对兄弟同时中进士,引起过轰动。蔡京自认自己并不比弟弟蔡卞的才学差。

可是他在做官方面,似乎总是在追赶弟弟。

当初蔡京圆满出使辽国,回来之后,官家晋升他为中书舍人。可是他弟弟蔡卞早就是中书舍人了,甚至蔡卞当年为了照顾哥哥蔡京的情绪,还恳请神宗皇帝将蔡京在中书舍人的排名提拔在他之前,好让蔡京不那么尴尬。

可仅仅是尴尬吗?

一起中的进士,排名他也不弱弟弟蔡卞,为什么到头来却成了弟弟出风头?

兄友弟恭?

见鬼的兄友弟恭,蔡京才不稀罕这样的评价。蔡卞成了王安石的女婿,入选了龙图阁待制,蔡京忽然间发现,自己活成了蔡卞的哥哥。然后,他也入选了,甚至做官比蔡卞更大,但让蔡京难以忍受的是,他一直活在弟弟的阴影之中。哪怕他曾经攀附蔡确,合计谋害宰相王珪,可让他无比郁闷的是,他都已经准备好天罗地网了,可没想到就要发动的时候,王珪病死在宰相任上……气地他差点失心疯。

心高气傲的蔡京说什么也忍受不了这种被人忽视的冷遇,他需要厚积薄发。如今他在扬州,不仅在官职上低了蔡卞一头,连带着辖区也远远不如兄弟蔡卞的江宁府。他需要谋划,需要换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将兄弟之间的这点差距给抹平了。

别看旧党和变法派斗的你死我活。

可倒霉蛋就那面几个,很多人都活的好好的。只不过想要去京城做官不太现实而已。其实蔡京之前并没有想蔡卞那样被排斥在京城之外。他是一个外表很模糊的改革派,给王安石办事的时候,兢兢业业,能力极强。给司马光办事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能力够强。甚至司马光还说出:“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恨不得将蔡京贴上能吏的标签,大肆宣扬一番。

倒霉就倒霉在,他攀附的宰相蔡确倒台了,然后蔡京捎带着被连累了。什么御史台告发他行为不端,这种谎话三岁孩童都不会相信,更不用说蔡京了。

流转各地一圈之后,蔡京在年前来到了扬州。但是他并不喜欢扬州。

蔡京这次看中了杭州。

杭州在两浙路,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相比苏州,杭州还多了个市舶,管辖市舶是宫里来的亲信,说不定他还能通过市舶的监管太监和宫里搭上关系。他终于悟了,只有和皇帝搞好关系,才能在朝堂上稳如泰山。跟着朝堂大佬,经常倒霉,实在让人气馁。而机会可不会自己找来,需要他主动出击。

小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亲政就在眼前。要是能够提前搭上关系,蔡京琢磨着怎么着也该自己平步青云了。

为此,他写了不少文章送往京城。

模棱两可的表达了对政见的不解。为了他去杭州上任而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