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近乡情怯

不过,很快他反应过来了,气恼道:“二哥,这次下场科举,我也是为了高中进士,你怎么就觉得我不行?再说了,我带着武器回家,难不成是给家人暗示,不要对我有所期待?”

这话说的,怨气满满。

就连李逵都觉得不能继续打击李云了,这厮虽然越来越不靠谱,可说起来还是乡党。真要让李云恼火了,说不定路上就要火并。倒不是李逵怕了他,而是在家门口火并,说起来不好听。李逵不耐烦的对李云摆摆手道:“我在蒙山县等你一天,你看着办!”

李云咧嘴一笑,拍着包袱道:“我带着钱呢!”

钱是英雄胆,李云自然明白钱的魔力。

不需要一天,就两个时辰,李逵等着休息的茶肆边上的大路上就传来了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一辆有了些年月的牛车。

李逵惊的一口茶汤给喷了出去。

就见李云如同搬家的难民似的,坐在牛车上,当然,他屁股地下是堆的满满的一车书。等李逵走到车边上,李云嬉皮笑脸的对李逵道:“二哥,还是你说的有道理,我去书铺买了一车书,你要不要,匀你一些。”

“你就作死吧!”李逵说话间,从车上抽出一本装订精美的小册子,那在手里翻看了一阵,顿时心中血气云涌。

尤其是插图配合着文字,看的人血脉偾张。李逵悄悄的将书册合上,瞄了一眼书面,上面一行大字龙飞凤舞,就四个大字——风月宝鉴。李逵觉得这应该是个错误,但犯错的不应该是李云,毕竟李云是奔着长学问,再不济也是奔着装门面去买的书,肯定不会买这等不堪入目的书籍。出于做师兄的好心,李逵觉得有必要询问一番,于是他抬头看李云,悄悄问道:“这些书你不会没有挑拣过吧?”

“一贯钱一套,我和老板说了,兜底货,只要是长学问的,一种一本,我都要!”李云还在书堆上臭美不已,向往道:“都说古代贤者学富五车,原以为我还以为贤者住着茅草房,喝着山泉水,啃着麦饼,生活必然是拮据困顿。没想到,原来古代贤者一个个都好有钱。这车书竟然花了两千贯,简直就是抢钱啊!五车书,竟然要一万贯。有这么大一笔家私,指定是个大户。”

李云绝对是个好主顾,至少书铺的老板遇到他,算是发了利市。可问题是,你爹要是翻了你这些书之后,很可能会看懂几本。别误会,李清不识字,不能说是完全不识字,但是学问有限,只能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很简单的文字。

一本书,能够让李清这等学问的人看明白书中所蕴含的道理……这书肯定不是一本正经的书。

可李云对此却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

李逵内心纠结着,是否要将个中的危险告诉李云。不过看李云得意的样子,趾高气扬的仿佛拥有一车的书籍之后,自己的学问也涨了的嚣张劲,李逵就一看的不惯。

算了,李逵决心不告诉李云,还是让老李家去头痛吧!

反正李清就算是发现了端倪,也是家丑,总不至于闹得天下皆知。再说李云的学识也很成问题,用李廌的话说,糊弄糊弄,解试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什么叫糊弄糊弄?

就是知州,推官,都没有看出李云文章是抄来的。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已经快追上李逵半年前的水平了。

李廌是君子,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高到不允许有一丝的瑕疵。但是他也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他甚至推辞过宰相吕大防和老师苏轼对朝廷的举荐,拒绝出仕。这在大宋文坛虽然有过先例,但也不多见。对李逵、李云这些后辈,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至于省试和殿试,李廌觉得李逵和李云都没有什么机会。

能够进入贡院做考官的人,哪个是容易糊弄的主,不看出毛病来,那是一时失察,但进入省试阶段,一份考卷就不可能是一个考官看,多人阅卷之后,才会做出最终的判断。即便明知道是希望不大,但是李廌还是尽心尽力的提高着李逵等人的应试的技巧。

有时候,他甚至会拉下脸来,询问李逵等人。

这是晁补之说什么也做不到的程度。

所以,连带着高俅的水平在这半年之中提高了不少。

临近家乡,当视线之中沂水县城墙的阴影跳出地平线之后,李逵也好,李云也罢,都不约而同的鞭策起胯下的坐骑。

沂水县的县衙。

老许比两年前苍老了许多,行动也迟缓了一些。不过老头精神不错,当看到李逵骑马来到衙门前跳下战马的时候,老头还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圈。等李逵跑过来喊他,老头这才认清了是李逵。不过让李逵诧异的是,老许不仅没有搭理他,反而愤恨的扭头就走。

“许伯!”

没想到李逵叫了一声,老许走的更快了。

身边传来衙役的窃窃私语和偷笑:“听说胖春的肚子大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许老爹今后着日子可难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