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硬刚过去【求订阅】

陆晨觉得《鲨滩》中比较经典的就是仰拍的镜头。

举个例子。

当主角逃到礁石上之后,鲨鱼再一次无功而返,此时出现的一组仰拍镜头围绕着礁石移动,形成了环绕仰拍镜头。

不仅能展示出主角孤立无援的绝境,同时这种窥视视角也营造极为不安的氛围。

这可是很难的。

必须得注意水下的仰拍镜头,必须要做到十分的平稳。

这样才能和水上主角的晃动镜头形成强烈对比。

也是这样,才能表现出鲨鱼对捕食猎物的胸有成竹。

基于此。

陆晨早就安排余龙带领他的团队提前去练习去了。

这种拍摄手法,陆晨基本上很少在国内见到。

或者说。

小成本的恐怖剧在国内并不流行。

虽然他们的商业电影就像是工厂的流水线生产,什么时候该打压,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气候该转折,都是有固定套路的。

但不得不说,它们还是挺有一套的。

陆晨学习的不光只有这些。

更具体的东西,陆晨还得去拉片学习,他很喜欢研究这些导演的电影。

想要和对方分庭抗礼。

肯定得学习。

“我的技术还是有待加强啊。”

被陆晨安排去练习拍摄手法的余龙不禁有些感慨。

电视剧的摄影水平比不上电影,尽管余龙进步飞快,但他还是感受到了他和哪些顶级摄影师之间的差距。

“不着急,慢慢来。”

陆晨对这个兄弟还是挺信赖的,后者的学习能力很强。

未来会不断的进步。

这段时间,余龙也在研究“捕食者视角”的应用。

这样的镜头,给观众带来的压迫感总会成倍增加。

类似的“捕食者视角”镜头在很多类型的影片中都能得到有效运用,比如强弱明显的怪兽电影,通过这种镜头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接受到强弱差距,而陆地上的捕食者视角镜头则变成了俯视镜头,更能体现出人类的渺小,营造出逃无可逃的压迫感。

《鲨滩》中还有一种出色的运镜方式——手持摄影,在主角遭遇鲨鱼袭击之前,摄影师更多地使用了固定镜头和稳定器摄影,画面整体平滑、动感、稳定。

但是在主角第二次下水,两位新朋友离开之后,镜头移动忽然变得慢了下来,并且很明显可以看出水下镜头增多,运镜方式也变成了手持摄影。

摄影机的摇晃频率和海水的波动相契合,表示大海中暗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鲨鱼第一次袭击主角的时候,手持摄影创造出的不安氛围达到顶峰,此时几乎三分之二的镜头都被海水侵占,浮动的镜头似乎要把主角吞没,不仅意味着危险的即将到来,而且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压迫式冲击。

随着摄影机的不断浮动,直接让观众似乎也在同样的环境中,

可以迅速代入主角的感受,带来非凡的沉浸体验。

手持摄影一直是恐怖电影营造氛围的撒手锏,著名科幻惊悚电影《科洛弗档案》便是使用的“伪dv风格”摄影,采用手持摄影创造出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整部电影都没有展示出怪物的全貌,却能够让观众拥有出色的惊悚体验,便是得益于手持摄影产生的代入感,好像是观众自己在操控着摄像机。诸如此类的电影还有很多。

比如韩国电影《昆池岩》和好莱坞科幻的经典《第九区》,都是大量使用手持摄影,用不稳定的镜头带来真实感,用主观镜头创造代入感。

谈到手持摄影在恐怖片中的应用,就不得不提恐怖片《鬼影实录》,这部小成本电影全片采用dv拍摄,对dv的画质也不加以美化,让观众完整地参与进来。

从前期的超长铺垫,到不安氛围的初步显现,再到“鬼影实录”,这部电影正是用这种噱头式的运镜方式成为了以小博大的经典。

除了研究这些。

陆晨还看了好几部好莱坞的大片。

《爱丽丝梦游仙境》,《盗梦空间》,《钢铁侠2》……

没几个观众。

这些电影的热度已经过去,陆晨更多的是想要学习学习这些影片导演的手法。

再看看对方的特效技术的运用。

在看看对方和国内导演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钢铁侠2》的上映,陆晨相信,国内的很多导演,制片人,已经意识到了未来商业电影在市场的重要性了。

当然。

《钢铁侠2》的出现,也给不少人提了个醒。

系列电影绝对是个大蛋糕。

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观,然后在这个世界观下拍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这里面带来的加成绝对的恐怖。

看看《钢铁侠2》就知道了,全球票房6亿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