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傩舞

京剧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桥段叫做《满床笏》,就是唱的给郭子仪拜寿的场景。

笏是上朝时候大臣手中所持的笏板,有时候官员会把准备进奏的提纲写在笏上,笏代表的就是高级官员的身份。

《满床笏》就是唱的郭子仪的儿子女婿去拜寿,家中的子弟都手持笏板的场景。

这也是富贵人家最喜欢点的折子戏,寓意了家族兴旺子弟都能有出息。

不过这唱的是郭子仪加封汾阳郡王之后的事情了,如今郭子仪还只是代国公,家族还没有煊赫到这个地步。

至于唐初的那些公侯,基本上都差不多了。

虽然太宗不杀功臣,但是高宗杀功侯可是不眨眼的,毕竟亲舅舅都干掉的猛人。

高宗时期侥幸活下来的,武周朝也清理的差不多了。

武周朝封的武家兄弟,在神龙政变中又被老李家杀干净了。

公卿边上就是宰相们了,宰辅重臣虽然坐在边上,但是却吸引了最多的目光。

毕竟这些宗室公卿不一定有权,宰相们是妥妥的帝国权力核心。

这时候李辅国从紫宸殿内出来,他手里捧着两个黑色的面具,对着众大臣宣旨:

“齐王李系,楚王李俶。”

“儿臣在!”

只看到李辅国将两个傩戏面具递给两个皇子说道:“陛下有旨,请两位皇子代皇帝傩舞!”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倒吸一口气。

按照惯例,国傩的最后阶段皇帝也会戴上面具,登上舞台参加傩舞,为大唐苍生祈福。

上皇李隆基尤其爱跳舞,在叛军攻陷长安前李隆基还以天子身份亲自参加傩舞。

这种大型祭祀活动,除非皇帝身体出了问题,要不然不会委派给儿子代为参加。

这也说明了皇帝的身体确实不好了,连参加国傩祭祀都力不从心了。

不过皇帝身体不适,让皇子代为参加祭祀活动,这在历朝历代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不正常的是大唐明明有太子,皇帝还让两个皇子代替他参加傩舞。

这其中的含义就让人深思了。

在京为官的很多都是聪明人,他们看向两位皇子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

李系脸上的表情自然是欣喜若狂,父皇将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说明在他心中自己和储君的位置是一样的。

而李俶心思深沉,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屈辱。

明明自己是一国储君,却让自己和齐王一同祭祀,这份屈辱几乎要让李俶拂袖而去了。

不过他也明白此时还不是发作的时候,李俶接过了黑色面具,然后直接走下御阶,登上了傩舞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