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河南道乱作一团!

这个小儿子无论是心性和才能,其实都不如长子史朝义。

可是年老偏爱幼子,有时候小儿子这份无知,反而不会让史思明感觉到威胁。

相反每次看到年富力强的长子,史思明总会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怒气来。

和史思明预料的一样,大唐朝廷也为了东宫和齐王的平叛方略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使者劝服了史思明归降的宰相崔圆言辞激烈的上书,认为史思明是刚刚投降,现在就让河东去平定安庆绪的叛乱,这等于是逼着史思明再次造反。

很显然,手握劝降史思明功劳的崔圆,在政治上和史思明捆绑住了。

如果史思明再次叛乱,对于崔圆的政治生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就必须要辞掉相位了。

整个大唐朝廷,最不希望史思明叛乱的,就是这位宰相了。

崔圆很清楚,河东并不是真心归附大唐,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投降。

如今大唐朝廷下令河东去打安庆绪,这不是把别人当傻子吗?

这么明显的驱狼吞虎,史思明这老狐狸能上钩吗。

而宰相裴冕则强烈反对调集陇右军入关,他上书说吐蕃攻打西川来来势汹汹,河东陇右可能也会遭受进攻,此时不应该调集陇右大军入关。

两条建议,排列组合出四个结果。

这四种方案在皇帝耳边吵个不停,看的李亨是心烦意乱。

同样是当皇帝,朕怎么就当的这么难!

好不容易打回了长安,刚刚过了一个新年,前线怎么就败坏城这个样子了?

想到父皇做皇帝的时候,安禄山要赤裸上身跳胡舞给逗乐父皇。

这皇帝比皇帝真的是气死人啊!

但是朝廷这么吵下去,恐怕是连日常工作都没办法维持了。

皇帝只好亲自下旨,中止了这场朝堂大争论。

如今陇右入关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下令让越王在陇右整顿军队,随时听从朝廷调令。

接着下令在关中再次执行三丁抽一丁的募兵政策,同时洛阳都畿,淮北等地也募兵,送给郭子仪和张巡守住洛阳城。

皇帝下令赦免了相州大败主将李光弼的罪过,命令他再次领兵戴罪立功。

而史思明这边,皇帝还是下旨,让河东出兵进攻安贼,协助唐军平定叛乱。

圣旨一下,宰相崔圆立刻向朝廷请辞相位。

皇帝走了形式,连续慰留了崔圆三次,然后下旨让崔圆出任岭南东道经略观察使。

政事堂再次少了一名宰相,不少官员心都热了起来。

自从韦见素罢相之后,崔圆也跟着罢相。

政事堂只剩下了五名宰相,很多人都看到了政事堂空缺的位子。

接下来郭子仪的表现总算是没有让大唐上下失望,他在河阴建立了防线,挡住了伪燕先锋崔佑乾的第一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