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国际, 墨丘力市, 三相私会。

一口将星河之水喝干, 陆相严肃阅读空管局呈递的贸易协约, 没忍住讽刺:

“空相, 下次再草撰贸易文书,你还是让海政厅做吧。”

“专人做专事,你看你,这些的是个啥这是。”

空相翻眼睛:“我顶岗干活还活该挨吵了?”

“还不是你们俩,前段时间热脸贴冷屁股,去火星出访,然后呢?有结果吗,人家还是不愿意开放对咱们水星轻工业产品的贸易额。”

“我找不着人,只能让空管的人撰写咯。”

陆相放下文书,冷笑:

“真是山不转水转。”

“火星空相拒绝我们的理由是,初星带中星带贸易航路高危,路匪太多,中转过后的货物,十能存一就不错了,还得搭上星舰损耗,所以死活不肯加大贸易额,也是有钱装抠。”

“现在可好,地球人愿意自己收拾自己了,我们就能坐享其成——鳖孙,想起来我就生气,坐着初星带和中星带交汇第一星的位置,却不知道好好利用,搁我,我早气死了。”陆相说着说着,就开始痛骂地球领导层。

水星陆相说的一点错没有。

从星际战略上来看,地球正好卡在初星带中星带交界的位置,是老天爷赏饭吃,绝佳的中转站,做贸易流通大星港的生意,赚个盆满钵满不是难事。

随便来个有些韬略和政治素养的领导人,这事儿说不准一二百前就成了,可惜,地球三相空悬,只有一个陆相在位,陆相还没有任期制限制,连续两届都是纯杀手出身,这就难免让执政风格带上了原本职业色彩。

在政治家们来看,做中转星对接双边星带,两边收钱,已经算是见效很快的产业顶层设计了,由此可以构建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后续于星球而言,功德无量——

不过,实话说,按照初星带中星带潜在的贸易规模来看,地球需要的建设的中转星要求体量大数量多,海参崴、大连、温哥华、鹿特丹、哈利法克斯等优质不冻港都可以算作地球国际中转大星港的备选,而这些,完全操持起来,最少要一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