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电渣重熔的问题!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364 字 2023-02-11

“终于要到了。”徐瑾渊双眼凝望着七贤庄三个字,内心微微一松,连续深呼吸几口气,右手取出怀里的信件,迈步迎向七贤庄大门处站立的八路军战士,告知来意。

历时十余天时间,千里迢迢从广州赶到西安,如今,距离目的地只剩最后一步。

凭借庄前鼎的介绍信,徐瑾渊顺利通过身份核实,接着在驻陕办事处同志的口中了解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居然是教授邀请学生名单之中第一个抵达西安的学生,其余同学尚未抵达,人数约莫二十多人。

不经意间拿了个第一,这算是开了一个好兆头。

办理所有的身份证件和登记信息,过完程序,徐瑾渊随后乘坐专车,在两名警卫员保护之下踏上前往根据地的道路。

“延城,我来了。”徐瑾渊坐在颠簸的汽车内,双眼透过窗外眺望外界愈发原始的天地,眼中充满期待之色。

工业救国!

构建中华之完整工业体系!

徐瑾渊不知道教授描述的两个目标能否实现,但他知道如果从今天开始努力,那么实现工业救国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点。

“不出意外的话,子随和覃镌后天就到,真是期待我们重逢的时刻。”

……

王家沟,这里距离柳树沟工业区大约二点五公里,环境普普通通,面积狭窄,临近延河,从外面看起来就是陕北地区最寻常不过的山沟,这里居住了十来户人家,以种田和打渔为生。

作为军工局最高机密的重武器研究项目组,便坐落于这个普通山沟里。

重武器研究项目组经过庄前鼎和余华的商议,最终确定采用临时的研究单位,内部分设105毫米榴弹炮分组,120毫米迫击炮分组,40毫米防空炮分组和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分组,各组之间不设保密隔离,高效互通,以便加快研究进度。

人员职务方面,由于可用之才暂不超过一手之数,职务安排相当简单。

105毫米榴弹炮分组:组长余华,副组长朱睿。

120重迫击炮分组:组长林婉,副组长朱睿。

40毫米防空炮分组:组长庄前鼎,副组长朱睿。

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分组:组长李强。

余华主要负责重炮项目这点没得说,所有重武器项目之中分量最重的就是105毫米榴弹炮,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林婉鉴于之前协助60毫米迫击炮项目研发工作,且具备优秀知识储备和科研素养,加之120毫米重迫击炮技术难度不算太高,所以安排了组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