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一开嗓,和程祖的嗓音唱腔竟然如出一辙!

“像,太像了!”一个人忍不住开口。

当年程祖的嗓子就是在“倒仓”以后,出现了一种“鬼音”,也就是脑后音,难道历史重现,在百年后,要出现一个小程砚秋了吗?

作者有话说:

文中出现的程派人物,只有程砚秋先生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其他的都是虚构,没有原型,名字是随机软件生成的~

P.S.

蠢作者不是戏曲专业,也算不上戏迷,要是有相关常识错误,欢迎指正。

但要是情节相关,比如:不可能拍这么一部电影,就算有男主根本不会被选上,那就不用杠了(说了我也不会改~~)

第14章 程派乾旦(14)

但听孔殿承唱完第一句,这些人就察觉出不对劲了,这哪里是“如出一辙”啊,分明就是程祖原唱。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是同样的怀疑。

又听了一句,得到确认后,黎风年就开口:“停一下。”

孔殿承从善如流地闭上嘴,然而声音还在不大的办公室回荡。

在其余人面面相觑中,孔殿承一脸坦荡,从衣领中掏出一支微型的MP3。

不愧是他花了大价钱买的,这声音特别保真,撑了两句呢。

其实真人的声音和播放器中的声音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在场的这些专业人士不会听不出来,只是一开始被孔殿承的表现迷惑住了。

而且,看戏看戏,不只是光欣赏唱腔,表情扮相也是同样吸引人的。如果看戏的人被那张脸吸引,放在声音上的注意力难免就少了点。

“你这是作弊。”黎风年皱着眉,关键是这作弊的手段也太低劣了,当他们耳朵都是瞎的吗?

孔殿承一派淡然地解释:“我只是想当场展示一下,我可以给程祖音配像。”

这还是程穆陷害原主给他的灵感。

影视配音圈有一个词,叫“贴脸”,而在京剧圈,没有配音,却有音配像。

很多大师的京剧作品只留下了音频,没有影像,在摄影技术发展后,就由本人或亲传弟子配像。

现在孔殿承的表现,大概就是“脸贴音”吧。

“我在想,既然是拍摄一部以程祖为主角,带着点儿传记性质的影片,那其中需要演员唱的部分,为什么不用程祖的原音呢?”

不管是谁配音,肯定免不了和程祖本尊比较,说不定还会被嘲讽一通。

如果是程祖本人的声音,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而且这还算是彩蛋,估计大多数戏迷都喜欢。

自己用手机放出来的音效,和电影院的音效肯定没法比。

而对孔殿承来说,这样一来,他唱不了戏就不算短板了。

听到孔殿承的建议,黎风年就看向右边的人,笑着说:“还真有人和你想法一样。”

他又问孔殿承:“不谈唱腔,你有什么优势?”

考虑到刚才展示时间太短,又没有上妆,孔殿承就掏出平板,给他们看自己准备好的视频。

其中包括他扮上相、踩跷、水袖……这都是他自己上阵,而非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