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阳翟县的百姓,都站在城墙附近,听会说话的“法器”呢。一开始大家觉得好奇和敬畏,没注重内容。后来听了一会儿, 发现法器里面传出来的声音竟然是在念经。

这经文都是三个字的, 不仅朗朗上口, 还通俗易懂。

但细细咀嚼起来,蕴含着大道理。

这些百姓都没读过什么书,第一次接触这种启蒙教材,都觉得新鲜而有趣。大家一边听着,一边互相交流。即使大喇叭已经播了整整一上午了,下面围着的人还是有增无减。不少人奔走相告,让亲朋好友也来长见识。

荀澜录制的时候也在每句后面留了适度的空白,容人跟着诵读。

机灵的人家,都回去把小孩儿带了出来,让他们学习“天神”传授的知识。

没错,在普通的百姓眼里,喇叭里面就是住了个神仙!

古代百姓哪懂得太阳能、电能、声音传输,他们看到理解不了的东西,要么打为妖孽,要么理解为神仙手段。这光明正大由太守府的从事拿出来并悬挂在城门正中央的,能是妖邪么?

妖邪肯定会被正午的阳光和充足的人气给镇住的。所以必定是神仙手段啊!

那个红色的大法器里面,就藏着一个能把自己身体变小的神仙,教导他们仁、义、诚、敬、孝的大道理呢!

一如既往地,荀澜投放了水军。

水军是不能少的,毕竟第一站出来引导舆论的人至关重要,万一走偏了就事倍功半了。

这时候,水军还在卖力吆喝着:“听说这是太守的师兄,太守特意将他从蓬莱请来,教化我们老百姓的!”

很多人都在询问:“这老神仙叫什么名字啊?咱们怎么称呼他?”

“听说是王道长,法号是应麟法师。”王应麟,这是另一个时空里在千年后出生的惊才绝艳的人物,《三字经》就是他撰写的。

这喇叭轰动了阳翟的百姓,无数的人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王道长。连世家贵族,都忍不住乘坐着马车出门观看。

即使是社会顶层的世家贵族,也无法理解现代的科技手段,其惊讶程度和百姓无异。阳翟郭氏、赵氏等家族亲眼见了这等手段,不由心虚了起来:

他们一直编排太守,对方会不会早就知道地一清二楚?

太守有这般的本领,之前却按兵不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并不相信太守仁心,不与人计较。既然选择了做官,还雷厉风行地罢免和提拔官员,这太守怎么会是推崇拱手无为的仁心道士?世家贵族越发看不懂荀澜,寻思着找个机会试探一下。

这厢法衍让车夫吆喝出一条路来,方才进入了阳翟城中。见城中人摩肩擦踵,除了大量仰望着城墙诵读三字经书的人,还有许多人挤挤挨挨在一处店铺前。

法衍吩咐说:“那是什么?你过去看看。”

车夫哭丧着脸:“主家,您的吩咐仆义不容辞。但您看他们围地比城墙还要密,怕是您要在此多候些时辰了。”

法衍从来就不缺钱,掏了掏袖子,抓出来了一把铜钱:“用这个开路。”

车夫精神一振:“好嘞!”

过了一会儿,车夫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主家,前面是在卖好东西!”

法衍奇道:“什么好东西,能让这么多人争抢?”因为他看到了几个穿着华丽丝绸的人,带着扛着布匹、头顶一大包铜钱的仆从们,也在人群里头。普通的百姓就更多了,不过多半是看热闹的,看样子并没有携带银钱出门。

“是在卖天书!”车夫兴奋地说:“就是城墙上法器念的书,据说那书是蓬莱仙人们给虔诚祭拜他们的门人启蒙用的。那书我刚看到有人买到了,纸就跟月亮一样白!上面的字儿,跟您写得一样好看!大家都在争相购买呢,说也要用来给自己家小孩启蒙用。”

法衍笑道:“你都不识字,怎么就知道写得和我一样好?”

车夫挠了挠头,着急解释说:“他那字儿大小都一样,看起来就整整齐齐的,又清晰又圆润,我就算不识字,也觉得这必定不是凡品啊!”

法衍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他听下来,觉得三字经书虽然蕴含了各种文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的知识,但终究还是通俗直白了些,并不觉得这经书有多值得争相购买。

神奇的东西,明明就是这件法器啊。他仰头看着红色的喇叭,陷入了沉思:里面真的住着一个会缩小的老神仙吗?还是有人用了法术,端坐在百米之外看着大家,诵读经书?

见主人陷入了沉思,车夫连忙说:“主家,这书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要不,我给您买一本回来看看?”反正主家巨富,完全不差钱。他们马车后头摆放地密密麻麻的都是银钱和布匹。当然,大部分是用来答谢拯救了小主子的颍川太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