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前院三间大房用来考试都不够。幸亏荀澜早有准备,案几在厢房里存了许多。徐晃把案几搬出来,让其余的人在花园和前院的院子里答题。

寒玦踱步了一圈,见有的人抓耳挠腮,有的人早就已经写完了,还在珍惜地摩挲着白纸,似乎舍不得这白纸黑字的一张卷子。

沙漏滴尽的时候,徐庶宣布:“放下笔,所有人停止答卷。”他将来考试学子们的试卷都收了起来。连同他们的自我介绍一起,用木桶封起来。

“结果会在两日后在太守府门口贴出来,请选中的人再进行下一轮的考校。”

第51章

徐晃指挥兵卒将试卷抱进来的时候, 荀澜正在看自荐信。自荐信有丝帛也有竹简,摆满了一楼的书桌,显得满当当的。

“哟, 大任务来了。”荀澜笑道。

徐晃笑着说:“整整二百四十一份, 这两天怕是要缺觉了。”

“人多力量大,每个人分一分。尽量别熬夜, 太伤身体了。”荀澜站起来, 安抚性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可以把写得好的段落圈出来,拿不准的也圈出来写得好和差的地方,方便讨论。每个人都推荐二十人左右,然后明天再交流确认。”

主公真是每天一个提高效率的小技巧。

于是, 晚上众人吃晚饭后挑灯夜战, 一人分了四十份。

为了避免长篇累牍, 这套卷子供答题的地方留白并不多。若是写不下则会出现断句或者墨沾到下一页的情况。

如果赘述了一大堆,才刚刚开头,后面完全写不下了,也侧面反映了一个人没有规划。

这是荀澜的一点小心机,还是跟着阅卷无数的导师学的。

他拿出在现代啃“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劲头, 开始沉浸式阅卷。

对于喜欢长篇大论、冗词赘句的, 却对实际问题避而不谈的,荀澜摇摇头,将那些无用的句子圈出来, 然后将他的卷子放到“弃用”的桶中。

见一人虽然写得尽是废话, 但行文流畅,辞藻华丽, 荀澜于是单独将其放在一边。有的人写的有闪光点, 荀澜就将其圈出, 放在“通过”的桶里。

这些天来,荀澜早就克服了阅读古文的障碍,身为一个习惯快速阅读和抓重点,一晚上能看十几万字小说的现代人,他批改的速度甚至比法衍还快些。

反而是寒玦,因为汉语是第二语言,要比他们慢一拍。要说最慢的,竟然是徐晃,生性谨慎的他,不管什么卷子,都逐字逐句地看完。不像徐庶,有些只是一扫而过。

翌日,众人经过反复讨论,筛选出来六十人进入面试。

“直接分成十队,我们群面。”面试都是荀澜一手设计的流程,众人听完荀澜的解释之后感到十分新奇,诧异于蓬莱仙岛考核的标准都透着智慧。个个动力满满,期待学子们的回答。

张满就是幸运地进入面试的一个学子,他背井离乡来到阳翟求学,阳翟县的改变一点一滴看在眼里,对太守充满了钦佩。一直觉得,如果能在太守府做活,那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了。小吏虽然不起眼,但若是自己做得好,得到太守的青睐呢?更何况,听说太守任人唯贤,几位备受重用的幕僚都是出身寒门,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点到名字的,跟着我来这边,其余的人还请耐心等待。”

张满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一个年轻的侍卫进入了当日写卷子的前院。和他一起的,还有五个同龄人。其余的学子都被留在花园里,当然不是空等。有侍卫端着茶水和美酒来请他们饮用,还有厨娘送来了大盘的米糕,招待十分妥帖。

到了门口,典韦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请。”

众人一愣,竟然是六个人一起进去考校么?

一进门,就看到厅中跪坐着一排的人,皆穿着官袍,气质不凡。其中,正中一人俊逸非凡,看着十分年轻,气质飘然出神。张满猜想,这多半是仙长太守了,果然生得不一般啊。

众学子连忙拱手行礼。

荀澜和各位从事也回礼,但不起身。

“都坐吧。”听到这个清润的声音,众人不由一愣,果然和法器里面的声音一样。

怀着激动的心情,张满坐下了。他按捺住心下的好奇,不敢直接打量太守。

荀澜微微一笑:“请各位轮流做自我介绍吧,就从最左边这位开始。”太守的左边,不就是自己么?

张满一愣,连忙磕磕巴巴地介绍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