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使者忙不迭地将自家主公夸赞了一通,从法器到治病,说的天上有、人间无。他迫不及待地等赵云答应下来,没想到对方却摆摆手:“劳烦您千里迢迢而来,然而云已经答应公孙将军去他帐下效力,明日就要启程了。”

赵云不想临时变卦,并且因为张角率领的黄巾贼,对道士特别反感。

对方又说得天花乱坠,他猜多半是沽名钓誉之徒。千里迢迢招募各地的人手,不会是想要学逆贼张角吧?

眼看着对方要下逐客令,使者欲哭无泪地扑了上去:“请等一下,还有一封信!请务必要看!”

赵云挑眉:“还有一封信?”

不但有信,还有一大叠的颍川纸。

侍卫打开包裹,将带着颍川纸水印的白纸和普通的黄麻纸给赵云看。赵云合上信件,长久不语。他深夜召集了亲信们,言明自己想要改变主意,改道颍川。

“豫州牧给了我一道治瘟疫的方子。”

直接给出了完整的方子,这是荀澜的诚意。

“还有半张造纸的法子。”赵云摩挲着信件说:“若是想要拿到后半张,得到颍川阳翟亲自去取。”

众人一惊:“治瘟疫的方子,是真是假?”

“不会像张角那厮一般骗人吧?”

北方六年前就开始流行瘟疫,朝廷无暇顾及。是以张角宣称能用“符水、咒语”为穷人治病,才一呼百应,使得朝廷的统治摇摇欲坠。

“药方我让几个郎中大夫看过了,”赵云紧锁着眉头道:“他们如获至宝,临至出门前还在念念有词,努力把方子给背下来。”关系和他们家最好的大夫死活攥着这张纸不放,一定要抄写一份带走。

但赵云心有顾虑,暂时没给。若是他不答应,岂能白拿了对方的药方?

一人说:“我也听说过颍川的活神仙之名,我们郡守父亲的咳疾一直不好,已经坐上马车,带着大量的布匹去颍川求医了。既然郡守都没有阻拦,多半不是骗人的。”

“是啊,郡守消息比咱们灵通些。要不,张三明天让你在太守府当管家的叔父想方设法问问?我听说颍川十分富庶,去那边也不错。”

也有的人将话题转回开始:“造纸的半张方子?为什么要给咱们这个啊。”

赵云说:“颍川纸我也有所耳闻,是如今大户人家争相购买的东西。若是我们能做出来纸,用来和其他郡县的富户换粮食,那家中父老就不愁饥荒了。”而且造纸并不需要青壮男人,这种活计女子都可以做,不会耽误家里男人去农耕。

赵云清楚的明白,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他只是一个但对方开出的条件,他根本无法拒绝。他们在外面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家中能安稳度日么?

想到散尽家资的父亲和家里需要读书习字的弟弟妹妹,赵云不由捏紧了手里薄薄的纸张。

荀澜不知道赵云对他的深深怀疑,他笃定赵云很快就会随人来到颍川。此外,他接到了寒玦的信,又一桩大事顺利落地,寒玦也即将平安回来。

荀澜心情甚好,他正准备制冰。打算继续用冰广开销路,在炎炎夏日继续赚上一笔。原因无他,富户们的购买力实在是太强了,戏志才在洛阳卖的颍川纸几乎够买颍川郡一年的军粮了!

如今他接手了整个豫州,更要多赚钱,带领全州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是。当然,目标客户群仍然是世家豪强。

这些人家粮仓里堆满的谷子都要发霉了,地窖里藏的钱币都生锈了,都不肯拿出来在市场上流通!那怎么行,荀澜大学也曾经辅修金融第二专业,金钱必须要流动起来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活力,拉动经济增长。

他命人寻的硝石矿有了消息,采购的第一批硝石已经运到了阳翟。除了制火药,硝石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制冰。

正好是初夏梅子成熟的季节,他打算先做冰,再准备一道冰糖梅子饮,给寒玦接风洗尘。

或许是因为从小在草原长大,吃的多是牛羊肉,寒玦每次都特别给荀澜的创新菜面子。荀澜发现,别看寒玦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冷淡成熟,在饮食这块却难得表现出来了少年心性,十分喜欢酸酸甜甜的东西。一根糖葫芦,眼睛眨都不眨就能迅速解决了。而他都要和法正合吃一根才能吃完。

这个年代,还没有人会硝石制冰的法子。皇室贵族会在冬天命人收集大量的天然冰块,储藏在冰窖之中,然后在上面铺上满当当的稻草和树叶,减少冰块的融化,到了夏天再把冰块拿出来。这种法子实在是太劳民伤财,所以只有皇室贵族才用得起,颍川的世家豪强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这样的生活。

第57章

荀澜了解到, 古代人用硝石制冰是这样做的:

取一大缸,水半满即可,然后将缸放置在一池中, 池中放置生硝,再倒水入池。

利用硝酸钾溶于水时吸热的原理, 就可以得到一大缸的冰。池子中的生硝在水蒸发后也可以重复利用,缸里的水也不会被硝石污染, 得到的冰块也是干干净净的。按照现代的记载, 水和硝石的比例应当是1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