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活儿的十三天

“母后告诉我,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长此以往会引发祸事。”

“我没有放在心上,太子不就是要做属于太子之事吗?”】

“就算是要做太子之事,该听的话还是要听的。”刘彻对卫子夫说的话还是感觉有道理的,他凝视着天幕对卫青有些感慨,“你姐姐是个明白人。”

不管是天幕内刘据的讲述,还是这些年来对方的行事作风都能够看出来。

只是刘据提到的《谷梁》,刘彻眉头紧皱,他可不记得有让他去学习这学说。

卫青也知晓刘彻请那些文学大儒是去教导太子学习《公羊》的,大家都清楚当今陛下对学说的喜好,如今太子公然阳奉阴违,还主动在天幕暴露出来。估计等这次天幕结束,又要发生一些事情了。

希望到时候能顺利解决,虽然太子仁厚对国家来说是件幸事,但有些想法真的有些太过天真。

似乎是应对他的想法,天幕里的刘据情绪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体谅百姓的困苦,为不该施以重法的人进行平反”

“然后不让父皇担心误会。”

忽而,刘据的声音里夹杂着不甘,又仿若释然。

“然我忘记了不是所有人认同我的政见,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我做太子。”】

【他将身体靠在椅背,语气有些飘忽,还有些痛苦和惆怅。

“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只为达到目的。”

“背后构陷是小事,巫蛊诅咒是大事。”

“小人借此进行妄言,又以炮烙之刑逼供认罪。”

“顿时,天下百姓惶恐纷纷,开始互相诬告。”

“转眼间,牵连数万人。”

“父又因年迈生病,恰逢小人在我宫中挖出人偶,更加确信巫蛊之术。”】

巫蛊之术?

刘彻以为是他听错了,他把目光移到卫青的身上,指着天幕问道:“上面是不是说朕迷信巫蛊了?”

怎么可能?不等卫青回答,他就否定了此事。但瞧着卫青和宫人的反应,好像他真的没有听错。

难道就连他也会犯年老糊涂的大错吗?

此时正值壮年有着雄心大志的刘彻不相信他真的会那般,但有些事不是他不相信就不会发生,如今天幕播放出来也只是提醒,避免日后可能会发生的灾祸。

他深呼吸口气,将惊疑的心情压制下去,没有去管在听到这些内容变得惶恐不安的宫人。

现在,他倒是要看看,还会有什么?

在旁边的卫青注意到刘彻调节好状态又重观天幕的行为后,也按捺住充满疑惑的思绪,将视线投放在天幕。

只是,他心里有点担心宫外的那些百姓们听了这些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哪怕天幕里讲述的是陛下年迈之时,但百姓们可能不会管此问题。

如今只希望千万别发生大的冲突,也希望天幕可以快点结束。

要知道现在还是攻打匈奴的时间,若是被那些有不好心思的人加以利用,或许会造成一些影响。

想到这里,卫青不禁有点惆怅。旋即,他又强打起精神,看着天幕中的人。

【在经过回忆叙述过后,刘据咬紧牙关,仿佛是下定什么决心。音乐也在继续进行着,属于他的声音也再次出现在众人耳边。

“如此的情景我怎么忍耐,试图向父皇证明清白,却被阻碍无法见面。”

“难道我就要这样坐以待毙,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吗?”

“当然不,没有办法也要想出办法!”】

随着这段话的出现,所有人都感觉背景音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降临。

果不其然,刘据接下来的打算证明了他们的想法。

【他宛若做出决断,只是情绪里还夹着些许犹豫,但那点忐忑最后被隐藏在背后。

“于是,我开始矫诏、起兵、假传圣旨,把太子不该做的事情全都做了。”

“然父依然不见我,就连民间也都说太子谋反”

“以至于最后家人、门客全部遇害,我也落得个身死他乡的地步。”

说到这里,刘据唇角泛着些许苦笑,涩然。】

“太子死了?”刘据的结局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和清朝的爱新觉罗·胤礽以及唐朝的太子李承乾完全不同。

虽然还没有从那两人口中获得结果是什么,但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刘据的情况严重。

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刘据的讲述结束,在他对面以及身侧的胤礽和李承乾再度开口了。

【李承乾似乎有些感慨,又似乎有点怅然。他用放在桌子中间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轻抿了一口,放在桌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