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整活儿的四一天

他小心谨慎的说道:“如若隆基生下,儿臣定会好好教导。”

“就这样?”李治的语气也说不出来究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李旦也有些琢磨不出来,只能继续道:“父皇要是生气天幕中的情景,儿臣可代之。”

意思就是代替李隆基挨打,认为这应该可以让李治消气。日后李隆基出生,他再打回来。

只不过是时间长远的问题,其余皆无碍。

李治又如何没有听出来隐藏的意思,他皱眉看向李旦。

被看的人心里面有点不自在,不禁内心猜测:难道是说错了吗?父皇不是这个意思?

可若不是这个意思,那把他叫来是为了什么?

李旦觉得李治多少应该还是有点那意思,便平静心情表示:“父皇动怒若是不消减情绪变化,对身体不好。”

这应该算是他在天幕里看到的些许信息,也有意让李治活的长久点。他可还没有忘记,在李治死亡后由他母后掌握了朝政。但凡李治没有那么早死,他母后也不可能成为女帝。

李治闻言神色未明的注视着他,似乎是要将他内里的想法看清。李旦被看的心里有点忐忑,佯装镇定。最后直接被李治挥挥手给赶走了。

李旦有点不解,但也没有多问什么,就对着李治告辞离开了。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李治不由得叹了口气,伸手捏了捏眉头。

武媚娘从里面出来,看见他的动作,神色微皱:“又觉得头疼吗?”

“没事。”李治摆摆手,让武媚娘不要担心。

武媚娘听着这话,想起天幕里提到的信息,可以算作老毛病。

只是,她又想到天幕里似乎有提过可以治疗的方法。虽然当时说的是始皇帝,但李治的情况没有比始皇帝的严重,那也是能治疗成功的。

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办法得到相关的药物,如今也只能依靠太医进行治疗。

李治感受到他的关心,伸手拍拍她的手背,转而问起她的想法:“天幕里的那些事,媚娘你怎么看?”

武媚娘自是有很多的看法,无论是画面里她登基成为女皇的情景,还是开元盛世的景象,亦或者是后面安史之乱,及前面时的那些事。让她心情激动却又觉得生气,安史之乱、仅仅是这点就足以让她动怒,更不用说后面那些朝代发生的事。

但有些想法可以说出来,有些想法却不能说出来。她指着天幕里的一些措施表示当前的大唐可以使用,不管是选拔人才,还是保卫大唐的江山,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于这点李治也有相应的想法,他笑着对武媚娘说道:“媚娘果然跟我是心有灵犀。”

武媚娘低头笑笑,敛住眼中的思绪。

相比之下,处于695年的武则天却是丝毫不掩饰心中的野心。

她让李旦将李隆基送到面前,李旦闻言顿时明白为何会发生如此的事。天幕里的情景他也有看见,三子日后成为唐玄宗,为大唐带来开元盛世。

而劝说武则天归还江山给李唐的大

臣通过此景也是明白结果如何,都高呼武则天圣明。

倒是对皇位有野心的一些人见继承皇位的人竟然是李旦、李隆基,心里面就有些不服气了。尤其是在景象中显现出来安史之乱以及大唐后面衰落的画面,便觉得与其将江山归还给李唐还不如交给他们。

武则天怎么可能会听那种言论,而且大唐衰落前的情景她还是没有忽略的。至少李隆基确实是个合格的皇帝,为大唐带来繁荣。只要将他后期的毛病给纠正了,那就没问题。要如何解决此事,武则天自有想法。

于是,在李隆基来到武则天面前后,武则天目光瞥向李旦。虽然她没有说话,但李旦还是在心中思索到一些可行行为。问武则天要处罚李隆基吗?

毕竟,如果不是李隆基后期昏庸,怎么能造成天幕里的局面?

即使此时还没有发生过那样的情况,但是同一个人,那么不好好管教还是有极大的可能性再次发生。

李隆基也心知是什么意思,他任武则天和李旦继续说着。

哪怕后面武则天问起他有关天幕、有关大唐的事情,也保持着原有的态度。

对于此种状况,武则天面色平静,以至于让人无法看出她的想法和心情。

李旦的内心也忍不住浮现出层层忐忑,考虑接下来如何应对。

他猜测这应该和天幕后面的景象有关,事实上,李隆基晚期的确过于糊涂,只要是提前避免掉那糊涂,所谓的安史之乱就应该不会发生了。

武则天看着他的神色变化,心底却已有打算。该留后手的还是留后手,比如立下圣旨在到达天幕的年龄段,就可以退位换个继位者了。

与武则天这边的做法不同,宋朝的赵匡胤在瞧见天幕中显示的赵光义继位的情景,以及他后代所发生的靖康耻、战争胜利还赔款、所谓的雪乡二圣等等事迹,直接将赵光义的爵位贬了,让他都没有办法得到继位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有点“残忍”,但赵匡胤觉得没有杀了他,也算是手软了。至少从开端就阻止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不过,想着为何会如此,应该与重文抑武的政策多少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