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下毒的真相(十四)

而到了今天,当我们给陛下敬第一杯酒的时候,公主才忽然想起昨夜的怪事来,情急之下忽然喊出了酒里有毒的话。

后来事实证明第一杯酒,是没有毒的。所以大家虚惊一场,陛下也没有介意,只当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并没有太在意。

但陛下还是没有逃过第二杯酒中的毒药,不幸中了毒。”

萧撒弼不屑地摇着头道,“驸马,你推理了半天,这些事还是和本王没有任何关系,你证明不了什么的,你若是再这么无理取闹的话,可别怪本王翻脸了!”

杨怀仁笑道,“你说的对,一切都是我的推理,确实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但有几件事,我倒要好好跟你掰扯掰扯。

如果萧达勒徽没死,大家觉得在那种情况下,有这么大的胆子,又有足够的能力能救下他的人,会是谁?

陛下中毒,若是不幸驾崩了,谁又是最大的得利者?

陛下中毒的那一刻,我下意识的观察了很多人的表情,几乎所有人都是惊恐和慌乱,只有一个人脸上竟然还有一丝微微的笑意,好像他早就知道事情会这么发展一般,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

刚才史侍郎召集大家集思广益,查找下毒真相的时候,又是谁百般阻挠,胡搅蛮缠扰乱大家视线?

试问一下,所有的一切,如果都指向了某一个人,而我根据所有线索推理出一个眼下看起来唯一的可能性的那个疑凶的话,大家真的还需要确凿的证据吗?”

大家自然都明白杨怀仁口中说的那个“谁”指的究竟是谁,也发觉真的根据现有的线索,不管事情是多么的诡异,但也只有这么一种可能性的情况下,萧撒弼,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个幕后真凶的名头了。

正在这时,金帐之内忽然传出来一个老内侍的大哭之声,“皇帝……陛下……驾崩了!”

萧撒弼蔑道,“驸马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本王说了断崖周边方圆十里之内没有人家,你不记得了吗?

况且又有谁这么无聊去玩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

萧撒弼说道偷梁换柱,便越说口气越弱,他忽然明白杨怀仁和他纠缠萧达勒徽死没死的问题了是什么原因了。

“驸马要查下毒一案,因为营地周边有陛下的宿卫亲军把守,外人是进不来的,所以凶手自然就在营地当中,你却偏偏扯到一个十多年前就死了的死人身上,是什么意思?”

“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搞清楚真相罢了。”

杨怀仁口气淡淡地说完,并不指名道姓,但听了这些话的人,心里难免起疑,如今萧达勒徽的死没死都不敢确定了,加上安国公主前边提到她昨夜曾经看到一个疑似是萧达勒徽的人,那么当年负责追捕他的萧撒弼,便有了洗脱不掉的嫌疑。

因为眼下杨怀仁确实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萧撒弼是两位给耶律洪基下毒者中的其一,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把疑点全部引到他身上去。

像萧撒弼这样身份的人,如果要给皇帝下毒,必然不会亲自动手,而动手的人也一定不会那么容易被抓到,所以即便杨怀仁找出了真相,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来指证萧撒弼就是真凶。

但给耶律洪基下毒之事,并不是一件普通的案件,越是这种影响极大的大案子,越是在某些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多么有力的证据。

只要杨怀仁能用自己的推理,把一个萧撒弼毒杀耶律洪基的故事编排的和真相差不多,自然会得到其他王公大臣的认可。

而到了那时候,根本也不需要什么证据了,在群臣心中他就是那个下毒的幕后指使之人,杨怀仁只要稍加煽风点火,自然有人会想尽了任何办法置他于死地。

所以当一切的线索和都指向了萧撒弼,事情发展到他如何都辩驳不了的地步之时,他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认罪伏诛,要么立即起事造反。

他不论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能从侧面印证了杨怀仁的推断,他就是那个幕后的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