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收购紫菜(下)

杨怀仁这下明白花姐为什么说即便是一文钱一斤的价格,她也能接受了,往常收购渔民家中干紫菜的商人一年才来一次,有时候则更长时间才来收购,所以渔民们这些赚零钱的小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

花姐接着指挥着几个小娘子把自家的草席从屋里卷着抱出来,铺在了家门前的平地上,然后便让村民挨家挨户把自家的干货倒到草席上,然后一一过秤。

说是秤,其实是一种自制的类似天平的土秤,一个木头做的支架,中间木梁上栓一根麻绳,中间一根坚硬的竹子,竹子两头下边又挂了两个藤编的簸箕。

花姐很认真的调节着绳子拴在竹棍上的位置,等两头能保持住平衡之后,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两个挂着的簸箕,一个是用来装干紫菜的,另一个则装石头,那些石头就是普通海边常见的石头,表面本来就被海水冲刷的非常光滑,但杨怀仁发现这些石头还是曾经被切削过,应该是把它们切削到一定的重量,当做了砝码来使用。

见杨怀仁看着他们忙活看的津津有味,花姐还笑着解释道,“这位杨掌柜的,我们的秤虽然粗糙一些,但称东西是很准的,而且我保证只会多不会少,你可以放心。”

杨怀仁赶忙“哦”了一声,“花姐很实在,我绝对的放心。”

花姐又露出了淳朴的笑容,接着才去指挥其他人排着队一个一个来称重。

排头的那个“大侄子”老汉,首先把他家的几麻包干活倒在了草席上,花姐并没有着急去把这些干货放到秤上称重,而是招呼这大家把老汉的干货平铺在草席上,认真的挑拣了起来。

杨怀仁这才发现,渔民们几种晾晒储存的干紫菜,并不是分类储存的,而是很多种类放在一起储存的。

比如老汉的麻包里,主要是干紫菜,还有干海带、干虾仁干扇贝肉之类的,甚至还有一些干鲍鱼……

花姐有点乐迷糊了,小鸡吃米似的点着头,“信,怎么不信?大兄弟啊,其实你和旁的来收干紫菜的人一样,按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我们就很满意了。”

她越说越觉得不好意思,瞅了瞅面前的礁石,“你看,我们挖的紫菜,也不是我们种的,都是大海送给我们海边的孩子的礼物。”

杨怀仁有点惊呆了,这个叫做花姐的大姐,看样子也不过三十岁上下,人长得有点粗糙,虽然戴着竹编的斗笠,可一张脸还是晒得显黑,天天海风吹着,淳朴的五官和脸庞也被吹的略带沧桑。

可是她说出的一番话来,真的有点不像话,一是淳朴的不像话,人家出两文钱收你晒的干紫菜,你倒是实在,竟然说一文钱就行,自己给自己腰斩了价格,是不是淳朴的有点不像话?

二是文艺的也太不像话了,把紫菜比喻成大海赠予海边的淳朴百姓的礼物,把所有像他一样靠海吃海的渔民比喻成大海的孩子,在这个年代看来,是不是文艺的不像话?

杨怀仁给两文钱一斤的价钱,其实已经心里有点不太好意思了,如果不是怕开的价太高吓到了她们,杨怀仁真的愿意出十文钱甚至更高的价钱来收购。

对他来说,如果在附近的渔村收购几百甚至几千斤的干紫菜,出两文钱一斤和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只不过是几两银子和几十两银子的不同而已。

想想如今京城里的富人和官宦们在随园吃一顿大餐,几十两银子都是很寒酸的,杨怀仁花个成千上万两的钱都觉得毛毛雨一般,何尝会计较几两和几十两的区别?

“花姐,说了两文钱一斤收,这个价格就定下了,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我拿回去转卖了之后,赚得更多。”

另外几个小媳妇小娘子的也觉得一看杨怀仁就是个有钱人,人家又愿意出这个价格,不用太跟人家见外,所以纷纷劝“大姐大”花姐接受了杨怀仁的提议。

花姐这憨憨地笑道,“那好,我这就带你们回村去收干紫菜。”

众人簇拥着杨怀仁和鬼姐这俩有钱人回到村子,黑牛哥哥他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只知道杨怀仁又发现了什么好吃的,要从渔民家里收购,所以也兴趣盎然的跟着大队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