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莫不是上天在警示自己?若说持枪者,最贴近的恐怕就是楚逆,彼等以枪炮之利起家,却不是他人能比……”想到这一节时,康熙又想到了杨琳和他的那封请罪折,若是寻常也就罢了,里面同样建议康熙大力发展火器。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康熙对于火枪不可谓不重视,可正因为重视,才不敢放手给汉人去掌握,这八旗拢共不过一百多万人,而汉人却有一万万,若是火器发展起来,真要在战场上打起来,这拢共一百多万人能打几颗钉?

“罢了,若是这一仗能打赢,一切都能恢复成原先的模样……到时候一定要严禁民间火器,切不可藏匿鸟枪等物。”想到此时,康熙接着继续下令,“传旨,让阿鲁分兵五万来到此处,至于白莲教,还是以守为主吧。”

十万人是目前的康熙能够在北面集中的最大兵力,若是再大则后勤粮饷有难以为继,因此并不是康熙不想继续扩充军力,实在是有所不能。这年头打仗就是打后勤,此地毕竟距离京城遥远,更多的兵马一时间也难以调拨。

近在咫尺的阿鲁军,自然就是更好的选择,五万八旗军加上这五万绿营,若是再算上郧阳年羹尧的三万陕军,还有查弼纳的十万清军,在湖广战场上同样能够再汇聚出二十三万人来,这已经是目前康熙能拿出来的所有大牌了。

此战堪称康熙自三藩之后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若论起人数来说远远超过征噶尔丹,与由此可见在康熙眼里,楚逆的威胁究竟是多么大。

第一百四十章 备战

此时被康熙记挂的楚逆,也在进行了积极的备战之中,主力第三师和守备的三个师都摆在了信阳前线,被分散驻扎在水泥浇筑的堡垒中,以坚壁清野节节抵抗为主,这种作战的思路,也是宁渝之前针对性提出来的,为的就是尽量拖延决战的时间。

在宁渝之前的设想中,当他率领一师和二师南下之后,可以快速拿下湖南,但是武昌经营良久,更有汉阳枪炮厂和大冶铁矿这种关键所在,因此绝不能放弃。特别是目前的复汉军部队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楚人,因此必须要坚守住武昌,才能有机会实现翻盘。

在针对武昌的保卫战,真正得力的野战部队只有主力第三师,而其余的守备师只够防守所用,若是正面战场相抗,恐怕容易崩溃。毕竟守备师刚刚成立不久,自身的训练时间较短,在野战上自然跟清军难以相抗。

在这种情况下,宁渝便将水泥和手榴弹这一个大杀器给搬了出来,他的设想便是利用水泥构筑的堡垒,和手榴弹为主的火力进行全方位的防守,也就是用后世曾剃头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来弥补此时复汉军守备师经验过少的缺点。

宁渝利用这种方式,逐步锻炼新编的几个守备师,然后以主力第三师作为关键的防护力量查漏补缺,再加上水泥制成的堡垒,就可以将信阳一带变成一个大泥潭,让清军就围着那些堡垒慢慢磨吧。

这一招目前在勋阳已经开始尝试了,以守备第四师和勋阳城防团不过万人的实力,将三万陕兵阻挡在了郧阳一线,就能够体现出这种战术的威力所在。

七月初九,宁忠源穿着盔甲,带着随从的宁忠景、宁祖毅、程铭等人,沿着信阳城前沿的一众堡垒群进行视察,每到一处堡垒时,便会亲自去抚恤驻防的士兵,还洒下了许多银钱赏赐,以此激励战心。

若说原先的复汉军十分缺乏银钱物资,可是自从拿下湖南之后,抄没了许多投靠满清的官员士绅的财产,大量的物资得以充实复汉军的府库,光是银两都达到了两百万两之巨,因此足以支撑这一段时间的军需用度。

在内务方面,以宁忠景和崔万采为首的政事堂,也在大力恢复因为战乱而带来的破坏,虽然说今年的秋税没办法收齐上来,可是能够预想到的是,随着复汉军度过眼下这一难关,明年的税收也能有效补充眼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