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石头胡同靠里面有一间新开的茶馆,双层的砖木结构三面合围,上面还有一些客房,下面挂着一块黑色的大招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唤做‘望春茶楼’。

茶楼里面有一个先生正拿着惊堂木,正在说着自己编的话本,那话本的内容主要就是讲大清朝入关的那些个破事,不过话本编的却是极为精彩,正说到洪承畴归降大清这一节的时候,却是招来了满堂彩。

“说得好!爷们赏你几个铜子儿……”

一群老少爷们却是将手里的铜钱撒将过去,惹得那说书先生也是连连作揖。

这群不把钱当钱的主,自然都是京里的旗下大爷们了,他们平日里也无事可做,便常常寻摸着京师的各处吃喝玩乐的地,到处闲晃荡,还有人闲来无事就去写了那么几段评书,给了那铁嘴先生,在京城的茶馆里四处串讲。

当然了,那些段子里都是关于大清朝当年怎么抖威风来着,以往大伙也都是听腻了,可是随着大清朝在南方屡次大败,这一段却又重新火了起来,八旗大爷们也想靠着这几段故事,来回味一下当年八旗也曾阔过的日子。

一名小茶童里里外外忙乎着,年岁看着不太大,可是眉眼里透着机灵,一口一个爷叫得欢快,因此也讨得了不少赏钱,他将那些铜子塞进自己的怀里,便朝着后院奔。

“掌柜的,前院的大爷们赏下来的,您点点。”

茶童懂事,知道这钱自己一个人吞不下来,因此每回得了大爷们的赏,便先交给掌柜的,而掌柜的照理会将那些铜子分成两份,七成归店里,三成归茶童,双方也都相安无事。

掌柜的姓姚,去年从山东过来的,一口山东碴子味,后来也不知怎的,在京城却是开了一家茶馆,每日里便是经营这些汤汤水水,倒也过得自在。唯独有个兴趣便是养鸽子,后院却是养了不下数十只,只是在京城也不算什么,毕竟这玩鹰玩鸟的,实在是忒多了些。

“掌柜的,俺回来了。”

一名长相粗壮的伙计,肩上挑着两担米进了院子,他是姚掌柜的侄子,性子粗疏,不过卖得一把好力气,因此倒也颇受掌柜的看重,视为左膀右臂。

“掌柜的,今天京城里的这粮价却是又涨了,现在这一石米三两二钱银子,比起去年都快翻番了。”

姚掌柜脸上没有丝毫的波动,仿佛这粮价的起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只是淡淡问了句:“可曾打听了,有没有粮船到京城?”

“不曾呢,听人说今年江南的粮是彻底没了,这北方的粮也周济不上来,现在这个价格也还没涨到头呢。”

“恩,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