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说到底,从大清入关以来的那条裂缝,经过了康熙一朝的变乱,如今终于发展成为了当下朝廷最大的隐患,那就是满汉失和,人心离散。

雍正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他望着跪在地上的张廷玉,心里却是掀起了万丈怒火,这帮子狗奴才除了给他添麻烦以外,便再也没有了其他的作用,就连眼下的这个张廷玉,用心亦是如此可恶!

“什么叫天下汉人和天下士子的心都在皇上这边?那造反的楚逆,造反的朱一贵,逃亡的吕家,难道就不是汉人,就不是汉人士子了?”

张廷玉这么说哪里是在请求雍正多谅解,实际上是在隐隐告诉雍正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了汉人的朝廷,也就不再是朝廷了,笼络不了汉人,如何能治理整个天下?

所以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雍正只能选择忍,否则真把汉臣都给丢进了大牢,大清的天下也就彻底没了。

宁渝原本被迫无奈派人去营救吕家的行为,却在阴差阳错的时候,变成了一支刺向雍正的刀,他除了用身体去挡住以外,就再也没有了别的办法了。

可是,这不代表雍正要一直隐忍下去,他已经想好了反制之策,那就是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八旗新军。以八旗来反制汉人,是雍正自以为得意的一步好棋。

你们不是说汉人不可信吗?那好,朕直接把你们都变成旗人,让你们再也没有了借口,也再也没有了退路。除了跟着大清往死干,便没有其他任何的出路可言。

全天下现在谁不知道?这汉人但凡是入了旗,在复汉军那里便是彻底没了回头路,将来打起仗来,除了战死就只能去挖矿,所以入旗成为了清廷绑定汉人的一种手段,而八旗新军就成为了一步绝佳的好棋。

“朕以为,汉人可信与不可信,实在是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得让天下人看到,满汉一家,绝非妄言。以八旗新军为根基,重塑满蒙汉三族一体,方为正道。”

雍正所言其实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当初大清入关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人丁稀少,如果只靠寥寥几万满洲男丁来统治版图辽阔、数以亿计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特别是当时的满洲与中原比起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更加落后,因此是很容易被本土汉族文化给同化的。这个时候的多尔衮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效仿大元,拒绝跟汉族文化进行同流,其结果自然便是退出中原。第二个就是选择同化,可是这一点是多尔衮所无法接受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也就建立了两个基本政策,第一个就是“满洲根本”,以维护满洲贵族特权为根本,像军国大事由八旗王公大臣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审议,汉人禁止参与,还有大学士品级,满洲为一品,而汉人为五品,这都是满洲根本的体现。

因此,为了安抚汉人,多尔衮也就提出了第二个政策,“满汉一家”,也就是在官制方面满汉并用,以及提倡满汉通婚。可实际上这一个政策更多的是落在了纸面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践行。

就好比在康熙年间,当时的内阁和六部一共十三个中央机构中,有品级和无品级额缺两千零八十二个,大部分为满洲和内务府包衣占有,而汉军和汉人的额缺只有三百二十十五个,而康熙还有规定,那就是满人只任六品以上官职,以保证满人集中控制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张廷玉和其他的汉臣对这一套都很熟悉,他知道雍正重提满汉一家的用意,无非就是利用八旗新军将这些汉人彻底绑在自家的战车上面,让他们再也不能首鼠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