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奴才以为,皇上此策实在是妙极,可收全功。”

“臣以为,秘密建储,乃稳固天下之良策也!”

没有了反对派,剩下的自然便都是那些吹捧之言了,众人却是将雍正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似的,对于这个秘密建储制度,更是称颂有加。

“诸位臣工,朕已经草就立嫡诏书,现如今就藏于这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待朕若是哪天去了,你们便可以启开诏书,拥立新君继位!在此事之后,任何人都不得再向朕进言太子一事,违旨者严惩!”

“嗻……”

新的秘密建储制度就这么被通过了,可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那个谜底已经根本不是谜底了,而是两个显而易见的字——弘历。至于其余的弘时和弘昼,几乎很难再对弘历造成威胁。

而与此同时,弘时心里对雍正的不满也是越来越深,他开始屡屡跟八爷党中人接触,甚至还冒着风险去见还在闭门读书的允禩,当然这一切自然难以逃过雍正的眼睛。

只是此时的雍正却比以往更加隐忍,他几乎是用一种看小丑的姿态,看着自家的这个儿子在上蹿下跳,心里却是渐渐起了杀意,只是这一念头,却是为日后的政局变乱埋下了伏笔。

与清廷的暴跳如雷相比,此时狼狈逃窜到台湾的朱一贵,却几乎快要发疯,他从台湾赶到泉州还没到一个月,结果就被复汉军的一波突击给赶下了海,身边的精锐军队也都被打散,回到台湾后甚至大病了一场。

朱一贵的心里固然对复汉军带着恨,可是对于去谈判的黄殿,也再也没有信任,他与当年的这批老兄弟之前,算是彻底出现了一道裂痕。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黄殿却给朱一贵来了信件,声称已经与宁楚达成了协议,并且他已经代表明军与宁楚签了字,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几乎让朱一贵气死当场,心里却是起了对黄殿的杀心,只是他也不傻,因此也假意写了一封信给黄殿,言辞之中尽是嘘寒问暖之意,只是末了才询问了一句黄殿何时归来,这台湾诸事还需要处理呢。

随着宁渝这一次的会谈之后,几方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点内部的纷争,宁渝在一旁看好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了自家事,而且还是一件相当要紧的大事——办报纸。

说起来,报纸这样的神器,对于皇帝来说真真是个好东西!

对于皇帝来说,最难以容忍的便是底下的人串通一气,导致皇帝的耳目被蒙蔽,因此大部分皇帝手里都会有一只谍报力量,从而保证皇帝对底下的情况有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像厂卫就是如此,江南三织造同样也是如此。

实际上在目前影子的职责当中,也有监测各地的经济活动还有物价等任务,可是在宁渝的预想当中,如果有了报纸作为补充,也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

此外,报纸的另一项重任便是监察了,虽说宁渝针对都察院进行了改制,独立于行政院之外,可是有了报纸以后,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监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