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刘大人,这就是咱们这几天看的地方吧……”

国资管理司副司长邓林指着那几个地方,感叹道:“刘大人这工作确实扎实,本官实在是佩服,只是这项目虽然是国资管理司牵头,但是具体落地还是得看咱们这两位东家的想法,他们才是真正的财神爷!”

“哈哈哈哈……邓司长实在是客气了。这一次国资管理司推进的项目,咱们肯定是要鼎力支持的,但是在商言商,咱们既然要投入白花花的银子,可不是白白投进去,一些必要的东西,还希望邓司长理解。”

崔玉抱拳笑道,他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整合皇室的资产,包括宁家之前的那些矿山和土地等,并将其整合成为商会的形式,通过卖掉了一些固有的土地,使得宁氏商会多了一笔庞大流动的资金,以便于配合宁渝的促进工商的大计。

在针对工商促进以来,宁渝让工商部下属的国资管理司牵头一些大小商会,开始在湖广进行试点推行合作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商会的固有资金,来激活国资管理司手里积淀的矿产资源,从而实现共赢。

说起来,像这种矿产项目表面看上去很吃香,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这个年代里绝大部分的百姓,都没有相关的需求,哪怕是农户每年需要的铁都没多少,因此在缺乏市场的情况下,国资管理司手里的矿产资源并不算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现在的矿产冶铁行业发展,几乎完全是由宁渝一手主导,目的自然是为了满足战争需求,上亿斤的铁是必须要满足的,因此只能在这个阶段,利用国家的手段来调控行业的发展,如今引入商会,既是为了弥补朝廷资金不足的弱点,也是希望将更多的民间资产引导进入工商行业,而不是存在乡下买地。

第三百六十八章 种痘之法

实际上这一次国资管理司锁推进的招商项目,并不仅仅局限于矿产冶铁行业,而是包括了国资掌控的多种产业,比如修桥铺路,比如水利建设,还有相关的配套产业,比如已经在整个大楚开始风靡的石灰业。

除了这些傻大黑粗的重型工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产业在进行引进,比如种茶制茶、瓷器烧制还有养蚕制丝,它们在国资管理司的引导下,扩大了相关的产业规模,并且开始尝试大规模出口。

如今工商部下属当中有一个海外贸易司,将会定期在广州、上海等地举行对外商贸大会,其目标客户都是从西方来的海外商人,并且为国内相关产业前线搭桥,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光是因此征收到的关税,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正因为如此,眼下工商部几乎是整个大楚最为热门的部门,而旗下的国资管理司更是一颗老大的香饽饽,许多人甚至不惜耗费巨额钱财,就是为了能够跟国资管理司里的小吏吃上一顿饭,因为他们手中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稍微漏下一点,那都是无尽的好处。

作为国资管理司的副司长,邓林出身也不一般,他原先是复汉军当中的一名副师长,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脱下了军服转入了政界,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工商部国资管理司的副司长,不过其性格禀直,因此即便权力大增,可是他依然保持了本色。

“这一次项目是否能够推进,我们国资管理司自然会提供帮助,可是关键还是在于你们双方的合作诚意,孝感县有资源,你们二家商会有资金,能够联合便能实现双赢,国资管理司只会负责监管整个项目的过程,是否足够公开透明。”

听到邓林这一番话后,刘统勋感觉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十分诚恳地说道:“孝感县名为帝乡,可是陛下从未偏袒视之,也从未有任何的减免政策,此乃天下至公。可是作为一县之父母官,本官不能就这么看着百姓继续穷困下去……”

“这一次项目落地,孝感县能拿出来的诚意不算最多,但是下官可以保证,一定会为贵方创造良好的项目落地环境,一应的相关政策也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