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这种朝贡贸易的模式在明朝发展到了巅峰,其朝贡国的数量、朝贡规模还是组织程度,都远超前朝,像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典型的例子,沿途诸国都拿着三瓜俩枣去朝贡大明天子,然后带回去一船船的财物,大获丰收。

在这种朝贡贸易当中,大明朝为了讲究一个仁义,朱元璋还专门写了一本《皇明祖训》,里面有“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并列出十五“不征之国。”

可以说这件事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这种制度注定不能长存,因为只讲面子不讲里子是很难一直活下去的。

然而,对于那些朝贡的小国来说,像这么好的冤大头可是越来越少了,因此一个比一个来得勤,就好比前面那个琉球国,在大明朝朝贡时经常带着一文不值的海产过来,然后拉回去一船船的金银财宝,着实羡煞了日本人。

因此,在日本被逐出朝贡贸易制度之后,还在想方设法重新进去,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占领琉球,然后套着琉球的这层皮来进行朝贡贸易,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畸形的朝贡贸易是能赚大钱的。

对于过去的皇帝们来说,面子比天大,不就是钱吗?给就完了,大家都来喊天可汗就够了。

可是宁渝的思路很清新,天可汗绝不是依靠金银财宝买出来的,而是靠手里的家伙打出来的,因此他是绝对不会干这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甚至将来为了里子,他也不惜现在这层所谓的面子。

只要进行工业革命,到时候平推东亚并不是一件难事,现在也没必要对他们客气。

当然,在进行这一步之前,宁渝得先扭转身边大臣们的思想,老好人当不得,当了是要吃亏的,像宁忠海这样喜欢干无本买卖的,才是越多越好。

“对日通商一事可以做,但是不能以朝贡贸易的方式做,得多赚钱,赚的钱越多越好,这件事工商部需要进行主导,外交部从旁协助即可。”

宁渝很快就定下了基调,要做生意就好好做,只要赚钱就行,别的什么就免谈了。

群臣面面相觑,在他们的眼里,像宁渝这么直白谈钱的,还真是不多见……不应该是君子羞于谈利吗?如今可倒好,皇帝带头开始谈钱了。

“是,陛下。”

……

南京,漕帮总舵。

一名青衣汉子脸上淌着汗水,他快步走进了院子,脸上带着几分焦虑之色,一路上见到向他打招呼的人,也理都不理,只顾着自己一个劲往前走。

一直到了最里面的那进院子后,青衣汉子才被拦截了下来,几名身着黑衣的年轻汉子,手里拿着棍棒横成了阵势,却是一句话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