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宁渝不由得轻轻叹口气,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只有他遇到过,历史上的日本也曾遇到过,并在明治维新后掀起过一次马种改良的运动,可是那次的马种改良,却经历了几十年不间断的培育时间。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马种通常是来自于蒙古马和日本本土的一些种马,像御崎马、木曾马、野间马、北海道和种马、对州马、与那国马、宫古马等小型马,由于日本本身条件限制,再加上马政上的不作为,因此一直到明治维新前,日本马的身高都在100厘米以下,简直比驴还矮。

后来到了明治维新初期,法国曾经赠送给日本一些阿拉伯马,而当时的明治朝廷还在以本土的小型马作为军用马,实在是难以堪用,因此便痛下决心改良本地马种。

这一改良就是十年,当然在这十年的过程中,日本马的改良工作也很到位,在册军马的平均体高达到了135~138厘米,而后为了近一步提高军马素质,日本政府于当年成立了近代化的马匹育种机构——三田育种场,并开始实施为期三十年的第一期马种改良计划。

该计划从西欧各国学习先进畜牧技术,从世界各国引入类型各异的良种马,对日本马进行全面改良,以致于到了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军马的平均体高已提高到142厘米,平均体重也达到了329千克,基本完全超越了中国的主流军马。

可是即便如此,在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日本的军马与西欧各国的军马依然存在明显的劣势,在身高上仍然差了接近20厘米,在体重上差了近70千克,以致于引起了各方面的嘲笑。

然而到了1906年时,日本的第一期马种改良计划结束,便设立了马政局,随即开启了第二期马种改良计划,依然持续三十年,而这一次也大量引入了欧洲的优良马种,使得改良后的军马在身高方面上升到了160厘米,体重更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因此,对于这动不动就为期几十年的马种改良,宁渝打心里是有些担心的,若是真要花那么久的时间,他还怎么等到军马改良?只能先用目前的蒙古马凑合凑合了。

“陛下,我计划在中国花十年左右,便可完成蒙古马与阿拉伯马杂交的改良计划。”约翰一本正经地说道,他当然不会想到宁渝还能联想到日本的马种改良。

实际上,这一点就完全是宁渝产生的误会,日本马之所以花那么久的时间完成马种改良,一方面是原来的底子太差,不得不花更久的时间来补课,另一方面则是日本政府由于经费限制,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进行马种改良,因此自然耗时颇久。

可是中国毕竟不一样,一方面原本的蒙古马根子都还在,二来是宁楚在经费方面要大方许多,因此通过大批量的马种来培育,是完全可以缩短这个马种改良时间的。

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

“好,既然你有这样的信心,那朕自然也不会吝啬,你但凡有所需求,朕自当照准。”

宁渝脸上带着几分欣喜之色,军马培育堪称是百年大计,特别是在这个年代里,尽管火器已经开始迅速发展,可是骑兵的地位依然难以取代,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兵种。

对于复汉军而言,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骑兵,毕竟将来一旦北伐,就要在平原上面对八旗和蒙古骑兵的冲击,尽管宁渝在先前的大战中,已经战胜过八旗骑兵,可是那也有地形限制的缘故,若是真到了开阔地带,可就说不准了。

因此在明年北伐之前,宁渝手里急需一支相关的骑兵部队,最好是经过训练完成的胸甲骑兵,才是目前复汉军最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