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第二部分就在于,咱们不能光是养着直隶的几百万百姓,这样朝廷的负担会太重,以工代赈也不能长期进行,因此咱们需要将人口分流出去,开拓荒地来养活更多的人。”

崔万采眼前一亮,他微笑道:“陛下的意思,是在关外垦荒吗?”

“没错!解决直隶的问题,就在关外!”

宁渝脸上勾勒出一丝笑意,说起来眼下的这个时机也非常巧妙,通常汉民是不太愿意背井离乡远拓荒野的,只有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而眼下想要解决东北的问题,并不是光靠军队或者火器就能行,关键是要有大量的百姓,作为兵源地还有屯粮地,才能真正进行实际控制,因此眼下让汉民出关寻活路的法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过发展汉人出关,还能进一步遏制俄人的狼子野心。

想来想去,宁渝觉得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只是想到后续要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却是又忍不住有些头疼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

革新四年大年初一,热河厅并没有多少过年的气氛,反倒是由于战乱的缘故,到处都显得有些荒凉破败。

在大年夜的时候,地面上就已经落满了一层细密的雪花,如今伴随着猛烈的西北风,整个北方的气温都骤然下降了许多,路面上也都结了细密的碎冰。

凛冽的寒风中,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在风雪天气里行进着,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行进的这些人都穿着破旧的棉袄,一步一瘸地走着,大部分人的脸色都极为苍白,甚至走着走着就已经倒在了地上,而队伍的两旁也都有倒下的尸体,还有被弃之不管的伤者。

在队列当中,虽然还有一些马匹,可是这些马儿瘦骨嶙峋,大部分也没有被人骑着,而是直接拉着行进,整个队伍当中都弥漫着一种失败的情绪。

正红旗蒙古都统伯颜脸色苍白无比,他的胳膊直接垂了下来,上面泛着殷红的血迹,那是之前在八里桥留下来的伤势,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

可如果仅仅只是伤势,也不会让伯颜如此痛苦,实际上真正更让他痛苦的,是关于八里桥一战的回忆,实在是太惨烈了……

八里桥之战说起来只是两天时间而已,可是却成为清军的痛楚所在,参战的整整十一万多八旗精锐,被复汉军给彻底打崩,其中活下来的人只有万人不到,他们径自前往喜峰口,与那里等待的八旗军汇合,才勉强有了四万多人。

在这四万多人当中,其中三万人是未曾参战的八旗新军,还有一万两千多人是剩余的清军马队,算是目前大清在关内的最后家底了。

除了这四万多人以外,还有一千五百俄人,他们护卫着清廷皇室连同一些大臣的家眷,以及京城内的八九万旗人,从喜峰口展开了漫长的跋涉之旅,他们将会从热河等地绕道前往关外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