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页

反倒是清廷对于蒙古的掌控,却是相当的深入,所实行的“联姻修庙”政策几乎彻底瓦解了漠南蒙古势力,使其真正不再对清廷造成影响,而对准格尔的打击,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对漠北蒙古的控制。

可是“联姻修庙”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宁渝倒并不是很想采用,他心里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定下漠南蒙古之后,对于十六部四十九旗当行之恩威之策,将其各自封为郡王郡公,并奖赏京师住宅,以此稳定人心。至于在蒙古实行郡县及并行新政之举,亦当照常行之,若有阳奉阴违者或质疑反对者,当诛杀之。”

“只是如今多了一个准格尔,且有俄人在背后密谋,只怕此举过于刚猛,失之以柔……”李绂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

宁渝呵呵一笑,“眼下漠南蒙古已经尽入我手,他们若敢反抗,朕也不会介意下重手惩治,至于喀尔喀三部若是不蠢,将来朕还会保留他们的承嗣,可若是敢跟俄人搅和在一起,朕自然也不会心软。”

听见皇帝一片喊打喊杀声,外交部左侍郎赵显泰有些微微担心,他轻声道:“只是此举可收复蒙古,却不可收心……”

“朕以为,即便是一味施加仁义,也难以改变目前的现状。清廷能花近百年时间,才逐渐化漠南为己用,朕未尝不能花更长的时间。”

宁渝轻轻哼了一声,却又道:“民族融合之事,方为正途,朕可以花更长的时间,来彻底逐渐稀释蒙古人口,从而促进民族融合……”

“此绝非百年之功……”

“可是朕以为,如此才能彻底奠定我大楚之王道教化。”

宁渝抿了抿嘴唇,“等到定下蒙古之后,朕将会把儒学院里的那些儒生们,全部都发遣到蒙古来,给朕好好教化子民,毕数百年之功,彻底掌控蒙古。”

“是,陛下。”

李绂心中大喜,他脑海里顿时回想起了无数先贤的言行,其中教化苍生可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而为这件事所作出努力和牺牲的儒生们,自然也是为了先贤大道奉献的先行者罢了,他们的牺牲,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宁渝点了点头,道:“眼下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与将来如何在草原上作战。”

严格来说,自从复汉军立军以来,长期纵横南方沼泽和水道,在北方作战只有一次北伐之战,其中蒙古作战更是从未有过,而为此所缺失的东西,却是极为难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