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宁渝眼神一亮,他当然知道沿途行军路线图有多么重要,可以说有了这份地图,他完全可以沿着大义军的方向,一路进攻到拉萨,中间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歧路和险路,这可是真正表示臣服的意思!

“好,使者在哪里,让他来见朕吧!”宁渝心中高兴,自然也就想见一见这位来到南京的使者了。

很快,一名中等身材的文人在经过了多重检查之后,被送到了大殿上,正是陈道显派遣的使者陈玉章,他朝着宁渝进行了叩拜。

“臣陈玉章奉家叔之命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玉章是陈道显的一个远方侄子,这两年也一直作为陈道显的亲信,帮助他做了不少事,在大义军中的地位也不一样。

宁渝脸上带着几分笑意,“听说你们攻占了拉萨,朕心中却是着实欢喜,若是你们受阻于青藏,倒显得朕有些过于苛刻了。”

陈玉章当然明白这话的意思,毕竟当初正是宁楚朝廷逼迫大义军放弃陕甘,西进青藏,踏上了这一条尚不知道吉凶的道路,因此若是大义军在青藏无法生存,宁渝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惋惜和愧疚。

“多赖陛下洪福护佑,大义军虽偶有挫折,可终究是能够在青藏站稳,这也多亏了陛下支援的那些火器。”

说到这里,陈玉章心里其实多多少少是有些感叹的,大义军虽然成功攻占拉萨,可是中间也是付出了许多心血,特别是陈道显和他的那些老兄弟们,为了大义军的生存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劲了心思。

特别是在进入了青藏之后,除了要面临本地势力的打击之外,还要面临青藏牧民百姓的误解,无论是文化差异还是宗教差异,都会使得当地的牧民百姓对大义军产生敌意,他们在一些有心人的忽悠下,误以为大义军进入青藏要强迫他们改信白莲教,于是朝着大义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誓死进攻。

当然,尽管许多牧民展开对大义军的袭击活动,可是此时的大义军已经大规模装备鸟枪和火炮,士气也十分高昂,因此寻常的牧民百姓根本不可能会是大义军的对手,使得大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纠结起来的牧民们。

在对青藏本土势力进行打击的同时,陈道显也没有忽视政务方面的问题,他背靠着宁楚的大旗,自然也对宁楚现有的发展模式十分清晰,便借着刀兵之威,在青藏各地实行新政,特别是在先前的战争中,他镇压了一大批的青藏土司和头人,没收了大量的牧场,因此便进行重新分配,从而得到了一批人的支持。

在刚刚忙碌完了政务方面之后,陈道显又立马展开了对军队的整顿计划,其中大部分的老弱病残和一部分家属都被重新安置,然后将剩余的青壮重新组织归建成军,人数虽然从七万人一下子降低到了三万人,可是这三万人却完全属于火器军,相对于过去却是精良了许多。

不过在陈道显的心中,他并不认为这三万人就能赶得上复汉军,毕竟除了火器不如复汉军精良之外,就连训练方面也不够专业,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自然很有限,因此这一次陈道显派遣使者来到南京,除了表达自己的使者,多多少少还有些求援的意思。

陈玉章脸上略微带着一丝不好意思,道:“启禀陛下,我大义军沿途征战不休,其火器损坏严重,除了自身战损之外,也有许多是保养不善之故,因此家叔派遣臣到南京,也希望陛下能够支援一批火器,还有能够支援一批军事教官。”

宁渝点了点头,他当然能够明白这不是托词,毕竟这个时代的火器耐用度都不高,损耗率都是非常高的,一般多打几仗就要考虑支援了,而陈道显既根本没有自制火器的能力,也没有一条稳定的火器供应渠道,因此也只能向宁楚求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