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页

在这场大战当中,奥军拥有一万一千四百名步兵,八千六百名骑兵,大炮则有十六门,而普军则拥有一万六千名步兵,四千名骑兵,大炮则拥有足足六十门,表面看上去似乎相差得并不远。

然而战事一开始,普军骑兵元帅舒兰堡伯爵就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他在出击时错误的估算了距离,导致普军右翼弗雷德里希指挥的骑兵过于前出,并且没有及时援助,使得奥地利龙骑兵狠狠教训了一把普鲁士骑兵。

眼看着战事不算顺利,劝退高手什未林元帅希望腓特烈能够赶快跑路,免得被人抓住了要赏钱,而腓特烈见状不妙,并没有要坚守下去,他十分果断的带着骑兵们撒丫子跑路了,而什未林元帅则选择溜了下来。

战狂腓特烈的跑路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大局,因为什未林元帅很快就指挥普鲁士步兵抵挡了对方的骑兵和步兵的攻击,并且还十分勇猛的干死了奥军的骑兵指挥官罗梅尔将军和戈尔迪将军,而普军炮兵在没有了奥军骑兵威胁之后,用十分猛烈的炮火彻底打散了奥军的进攻阵型,逼迫奥军奈佩尔格元帅不得不下令退军。

作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开篇,莫尔维茨会战就这么草草结束了,它在见证了腓特烈大帝菜鸟的一面时,也为这场比原来历史庞大更多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在今后整整十年时间当中,几乎绝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被卷入了这一场残酷的战争中。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第六百七十七章 伟大的十年

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赫然发现1740年成为了历史的一个分界点,它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在发展道路上彻底变得不同,欧洲陷入了长达十二年的战火,而东方世界则迎来了黄金般的发展时期。

而在辉煌的历史当中,其中究竟原因到底为何,很多人直到后来都很难说清,有人说是因为英法争霸欧陆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楚国访问欧洲的缘故,也有人说是欧洲大陆积累已久的矛盾被引爆……

总之,当查理六世去世之后,围绕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全欧洲,在莫尔维茨会战结束后,奥地利面临的处境十分堪忧,兵力以及财力都日渐微弱,因此玛丽娅·特蕾西娅只能向英国人寻求帮助。

此时的英国人正在和西班牙进行詹金斯的耳朵战争,然而对于玛丽娅·特蕾西娅的求援,英国人不可能置之不理,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有威胁的奥地利来牵制法国人,可是如果选择出兵,那么就势必会得罪普鲁士。

英王乔治二世为此十分担忧,如果向普鲁士宣战,不仅仅破坏了先前一贯拉拢普鲁士的战略,而且在欧洲的汉诺威公国也根本挡不住普鲁士和法国人的进攻,到时候恐怕麻烦只会更大,因此他准备调停这场战争,通过拨款30万英镑给玛丽娅·特蕾西娅,但是需要她将西里西亚送给腓特烈作为和平的代价。

对于英国人的想法,玛丽娅·特蕾西娅根本就不领情,因为波兰、萨伏依、以及荷兰都表示要协助作战,然后真正的麻烦就来了——英国人虽然还没有正式跟奥地利结盟,可是在路易十五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他直接绕开了首相弗勒里,急匆匆地和巴伐利亚、普鲁士以及波旁西班牙正式联合。

说起来,之前法国也曾经答应过查理六世要支持《国事诏书》,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巴伐利亚选帝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通过其妻子的关系(他妻子是查理六世兄长约瑟夫一世的女儿),来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并且答应要支持法国,因此才使得路易十五急匆匆下场参战,目的便是为了彻底改变东面的战略局势,打破英国人的均衡策略。

法国人的亲自下场,促使这场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很快这些主要参战国在1741年6月签订了条约,并且法国人还同意瑞典向俄罗斯开战,并且答应派遣军队前往援助,以阻止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武力介入。

当局势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双方的局势就已经很明朗了,欧洲这些主要国家围绕着英法两国形成了两大阵营,展开了残酷而惨烈的战争,各国数十万军人纷纷奔赴前线,在战壕杀了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