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绍宋[校对版] 榴弹怕水 1432 字 2023-03-17

“可不可以仿效淮上下蔡一战,破敌大营,使金军无立足之地,仓皇北走?”胡中丞认真相对。

“……”

“……”

“不可以。”隔了一会,在满殿沉寂之中,赵官家也认真相对。

“与其说破敌大营,还是之前的计划稳固一些。”作为殿上如今少见的老成人,还到底算是首相,吕好问实在是没法子了,只能硬着头皮出言。“若金军真坐视羊马墙修葺完毕,则南阳至少短期无忧,官家何妨寻机南走,往襄阳而去?”

这是既定计划,而且南阳恢复与城外通讯之后,最先得到的便是襄阳方向的通讯,彼处许景衡、汪伯彦、刘汲三人一起送书信到南阳城内,便是要求官家寻机往襄阳去。

换言之,哪怕只有吕好问一人开口,这个去向,也是上来便是有四位相公级别的重臣支持的,不可轻视。

而且,去襄阳真的是有一定理由的……一来是原定计划摆在那里,何必节外生枝;二来却是襄阳与南阳不同,南阳虽然城池比较大,却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所致,本身在刘汲、陈规改造前称不上是坚城,而襄阳却隔汉水而立,自据天险且自古以来就是坚城。

对此,赵玖没有吭声……这是当然的,一个好官家应该充分听取意见再做决断才对。

然而出乎意料,虽然有四位相公一力支持,又是既定计划,但吕好问说完以后,却无一人吭声附和,连之前私下表达过忧心赵官家不去襄阳的殿中侍御史李光、翰林学士李若朴等人都置若罔闻。

这让吕相公有点慌乱了起来。

第五十四章 分歧(下)

吕好问没有得到该有的支持,这让他很慌乱。不过,殿上都是大宋朝的精英,总是有明白人的。

譬如说很久没在朝堂上说过话的小林学士。

这位翰林学士从襄阳事件之后因为种种缘故对这些事情没了表达的欲望,但他心里却很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说白了,眼下南阳的危机暂时性解除,官家留在南阳还是去襄阳似乎就不是什么关乎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选择了,而是展现出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情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可以抛开国家大义以个人立场来讨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