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页

刚刚经历三大征的大明军队,在一个重视军事武功的皇帝监督下,烂是烂了些,但并没有烂透。

水师这边,情况明显比陆师好。

说起来,吴淞水营历任总兵和管营还算是地道的了,不过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饷兵员,换作其它地方,吃一半才是正常。

这可能和吴淞水营是嘉靖末年才正式组建有关,并且大部分将士都参加了十几年前的抗倭援朝之役,又是镇守江南这个天下最富之地,不管上面再如何漂没,再如何虚报空额,吴淞水营的基本钱粮还是能保证的。

要不然,就算总兵和管营们再清廉,也不可能就只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额。

三千多水营官兵,大半是有过大规模海战经历的水师将士,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明朝重塞防而轻海防,除国朝初始对水师投入巨大,十分重视之外,其后水师地位就一直处于弱势,甚至是漠视、忽视,直到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才让朝中有识之士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如今沿海不少水营和防倭卫所就是那时候建立的。

但,也仅仅是亡羊补牢,塞防依旧重于海防。很多时候,水师官兵充当的是陆地卫所兵使用。

整个大明朝,当下可以说没有人有魏公公这般清楚知道海防的重用性。

人员方面,魏公公很满意,非常满意。

船只方面,却不是太满意了。

经清点,水营现有战船134艘,听着倒是不少,可问题是这些船只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各种名目的战船。船只规模有大有小,总体而言,大船不及小船多,而小船又不及烂船多。

王大力这几年是“堕落”的很,吃喝嫖赌样样俱全,但于水营的活计却还是门清的。他明白无误的告诉魏公公,这134艘战船其实只有103艘能用,其余31艘都必须大修。

而能用的这103艘船又只有55艘可以出海,余者只能在江上和海口使用,别说出海千里远征了,就是在海岸线上驶个百八十里地,恐怕就能漏水。

说句难点听的,水营如今一半船只都可以改成在运河上运粮的漕船了。

这让魏公公巡视各船时,脸上有黑色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