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页

大国相[校对版] 余人 1060 字 2023-03-19

“是!”管事应了一句,便是依命行事。

朱福容看着管事离开,伸手支着下巴,脑子却不由得闪过那个身影。

“哈哈……终于到柳州城了!”

“柳州粮商二两一石买粮,柳州不是闹粮荒又是什么?”

“嘎嘎……一百文一斤,我这批米卖八十文一斤会不会太低了呢?”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更多的外地粮商押运着米粮进入了柳州城,他们都想要借着这场数十年难得一见的旱灾发一场横财。

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为何范仲淹抬价米价一事被人津津乐道?正是范仲淹通过抬升杭州米价,并大肆散布杭州缺米的夸张宣传,令到外地的粮商拉来大量的粮食从而满足杭州城的市场需求。

沈妍先前提议提高价格,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所需要的粮食,另一方面是吸引这帮贪婪的外地粮商押粮过来!

在完成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同样受灾严重的南边梧州府,西边、东边和北边都有外地粮商运来了米粮,令到柳州的缺粮问题似乎变得没有那般的迫在眉睫。

粮食的一个属性是运输成本很高,一旦拉到了某个地方,通常都会在当地进行销售。

“一两一石?”

当这帮贪婪的外地粮食了解到柳州城的真实米市价格,却是无一不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心里是十万个不相信这个价格。

“虽然只能买三斤,但确实是十文一斤,人家说粮库的一百六十万斤都是按这个价格卖,有多少便卖多少,价格只降不涨!”

“赚钱?四十文进的米,十文钱卖给我们百姓,对官府统计的伤残人士还送米,人家打一开始就没想过赚钱,是真正替咱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