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安王叔今儿得了封国,宫里可还有几位小叔叔呢。”

马恩慧也皱起了眉头,“不说几位小叔叔,便是陛下自家的兄弟,那几个弟弟,眼瞅着也都大了,到时候,总要考虑的。”

朱允炆轻轻摇了摇头,“今天,是朕最后一次封藩了,他们就别惦记封国的事,就算给了他们,过不了几年,朕还要收回来,免得到时候弄得一家人心里不太痛快。”

马恩慧小吃一惊,“皇子就藩,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皇上可要慎重啊。”

朱允炆叹了口气,“你如此聪慧,怎会不知道爷爷这个宗法的弊端所在呢。”

皇子就藩封国,老朱家一代代生养下去,大明在大,又能容下几个王爷?

真等个五六代,天下都要有几百个亲王了。

弘治年间,大明就面临着发不起宗族年俸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削减宗族俸禄,即便如此,待等到万历年间,宗族俸禄几乎占据了大明一年税收的大半,国家财政年年吃紧,赤字居高不下。

大明亡国,跟这群皇家猪的存在是有极大关系的。

“朕要想个办法,不仅要把他们的封国收回来,还得把他们的俸禄跟国家的收入分割开来。”

朱允炆愁眉紧锁,“国库里的钱是天下百姓交上来的,要建设国家、要强化军队、要留着赈灾,不能用来养一群闲人,这样,老百姓会骂娘的。”

“咱们是天家,天家无私事,都是国事,既然是国事,陛下何必要分的如此清楚呢。”

马恩慧宽慰道,“叔叔们镇守边疆,流血卖命的保卫国家,当兵还有饷银呢,叔叔们领俸禄不是自然的吗?”

朱允炆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向马恩慧来解释,或许,这就是因为他的思想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症结所在。

他明知道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弊政,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些弊政却又是天经地义本就应该存在的。

马恩慧看到朱允炆兴致不高,也就缄口不言了,俏脸憋的通红,“皇上,臣妾醉了,就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