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洪武三十年,赵某高居一省布政使,生活优渥,娶了十几个小妾,生了十几个儿子,这些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安心读书,加上亲爹封疆大吏,有一半出仕做了公务员,其他七八个孩子,赵某便将家里的田亩交给他们打理,做个平凡的小地主。

而出仕的这几个孩子,又开始逐渐进步,这就是世家诞生的雏形。也属于土地兼并的中级阶段。

等到赵某的后代儿孙,繁衍生息,以致不得不分家后,便从一个庞然大物的赵家变成了无数个小赵家,每一支都有个一二十亩地,但领头的,一定要是有功名在身的,为什么?因为可以不用交税!

如此,几十个小赵家开始蓬勃发展,走老祖宗赵某的路线,一到天灾之时,就吞没乡邻的土地,如此一来,每一个小赵家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再拆分。

这,就属于土地兼并的最后阶段。

无地之人会越来越多,而土地却全部集中在世家豪绅的手里,最终,占据了整个国家十之八九土地的世家豪绅因为不纳粮、不交税,导致了国家财政崩溃,又赶上天灾,无力赈灾,嗷嗷待哺的无地之人就会起义造反,杀世家豪绅来换取活命。

国家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无力平定起义,世家豪绅趁机聚敛实力,等叛乱平息,世家已成气候,大家伙就不可能在满足只当世家了。

汉朝无力平定黄巾,推行州牧制,任由天下诸侯并起,最后曹操统一北方,他的儿子曹丕与其他世家商量,你看大家都是世家,我实力最大,这个皇帝我先做好不好?

其他世家说那你要做,我们能得到什么?

于是九品中正制诞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团进行了政治妥协。

隋朝,隋炀帝开科举,打击世家举荐官员的权利,结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渊趁乱做了皇帝,灭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国家要靠读书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随着时间的进展,最终这批新生的世家又占据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赵匡胤为了做皇帝,欺负孤儿寡母,要获得政治上的舆论支持,所以与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赵家很聪明,大力发展的资本贸易,国家一度富裕到gd占全世界的60%以上,京城的守门官都比欧洲一个国家的国王还富裕,极大缓解了土地兼并的速度,不过可笑的是,被异族给亡了国,也是足够贻笑大方的。

等明清两朝,明朝的宗亲家法,导致明中后期,土地兼并的速度疯狂加剧,最终亡国。

鞑清一朝,靠着地瓜土豆等农作物,养活了天下人,倒是国祚绵延,不过西学的思潮浩浩荡荡,民智觉醒,最终废除帝制,亡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