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朱允炆的话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自汉以来,儒家治国以近两千年,至程朱二人,天下的教育体系已经彻底完善,儒家学说甚至比朝代的政权还要稳固,结果现在皇帝却亲口说,要成立新学,用于治国、治军、治民。

这是从根本上推翻儒学,是在断天下读书人的种啊!

“有不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离开。”人群骚动了一阵,最终却只有几个年近而立的站了出来,跪地叩首,“草民自幼寒窗苦读,为的便是一日科举高中,光耀门楣,圣人立学两千年,草民不认为还有更优等的学说,草民庸碌,不配新学,伏请告辞。”

朱允炆没有答话,自有宦官将几人带离。

新学干系太大,朱允炆甚至都把讲学之地放在了太祖陵寝之侧,哪里是说离开就能离开的,这天底下,毕竟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

等待这几个人的,只是锦衣卫的绣春刀罢了。

“还有人要离开吗?”

朱允炆淡淡开口,神情上并无不愉之色,但现场却再也没有一个告辞的。

这群人都是年轻人,这么些年读书又没有什么成绩,成日里被周遭亲友嘲讽不学无术,出于叛逆,难免抬杠,说传统儒学的不足之处,来为自己脸上遮羞,如陈冲这般,觉得治国之术另有办法的也是不在少数。

他们并不傻,皇帝金口玉言,一句治国、治军、治民便为他们画了锦绣前程,将来出将入相,可都是要自他们这群人中挑选的。

“既然没有愿意离开的,那朕的讲学便要开始了。”

朱允炆饮上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其实这地方很不错,山清水秀的,古时先贤不也喜欢隐居深山,修身养性吗?看看这周围一圈的柳树,景色宜人啊。”

皇帝是个傻子吧?

这周围明明是雪松,完了,皇帝估计是打小没出过宫,五谷不分,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还指望他能传授什么有用的玩意?

双喜心里一颤,有心提醒一下朱允炆,刚刚迈出脚便停了下来,又静静的站回原地。

整个空地上一片安静,只有朱允炆一人在滔滔不绝的夸着周围的“柳树”,终于有一人站了起来,“陛下,这周围是雪松,不是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