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回头差人送二十只去南京。”

皇宫里的苑林,养的珍禽走兽也不少,难得现在碰到了,朱允炆也就随口说了一声。

朱椿应了下来,整个阁楼又陷入一片沉静之中。

过了近半个时辰,朱允炆总算是逗弄的尽了兴,这才起身离开,同时跟双喜交代了一句,让后者派人去布政使司衙门将这几个月有关开禁民商的记录公文拿过来。

“还有不多时就到饭点了,川蜀上下文武臣工无不翘首以盼,陛下要不等吃完饭再?”

“吃饭的事就算了,让他们各司其职去。”

这一路走来,沿途的知府都跑来请求面圣,无一例外领了申饬,有那功夫,就不知道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更何况自己是来打仗的,不是来视察的。

自己行在落成都,四川的父母官当然盼着能给皇帝接风洗尘,毕竟很多的官员打一落生,活几十年也没有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子,当然都想赴宴一睹天颜,有什么好看的?

贵州的事给朱允炆留下的印象很差,跟这群玩意吃饭,无非就是听他们拍马屁,有那功夫,自己还不如多看几分题本,多看看四川这地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事来的重要。

见朱允炆不愿意召见大臣,朱椿也不敢多劝,只好匆匆下去安排。

“对了,布政使司署衙里有关乌斯藏那边的情报,也一并给朕拿过来。”

在这蜀王府里转悠了一圈,看着朱椿书房里那副西南堪舆图,朱允炆猛然想起了这件事。

乌斯藏,就是西藏啊。

当年大明立国,太祖不是没想过收复乌斯藏,结果发现好像没什么意思,这片土地很广袤,但人口很稀少,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西藏地区早先有过吐蕃王朝,因为跟唐朝的密切文化联系,汉化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并且除了放牧牦牛、马、羊等畜牧业之余,也开始事产农耕,培植大麦、青稞等农作物。

但是自从被蒙元统一之后,忽必烈将西藏赏给了他最宠信和供奉的大臣:蒙古国师八思巴,八思巴就是个神棍,宣传经他手改良加工的佛学,于是,已经逐渐中原化的西藏又玩了一次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