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捧着茶碗,郁新也陷入沉默当中。

见状,方孝孺倒也不催,继续闷头看起郁新的藏书来。心里还不住暗乐,看来皇帝此番的操作颇为高深,连郁敦本都一时无法参透玄机,这下就不会显得我方孝孺太废物了吧?

“自瓦剌、鞑靼觐献降表以来,这南京城里,老夫无论到哪,这耳边都不曾绝过歌功颂德之声。”

郁新蹙着眉头,却是陡然说了几句不相干的回忆:“老夫年幼时时逢元末大乱,自龙凤七年开始,老夫亲眼看着在这金陵、浙江、江西三地的大混战,陈友谅、方国珍先后败在太祖皇帝的手里。

吴元年,太祖发《谕中原檄》,明告天下北伐,那一年老夫也是少年热血,若非染了疾疴,也是要从军的。

北伐以我汉人大捷为终,河山光复,衣冠重塑。太祖承运天命而开国大明,自此我汉人重为这神州之主。”

方孝孺被郁新说的一头雾水,想不明白郁新说起这些事跟他今天来的目的有什么关系。

“仅以此功,遍览青史,再无可媲美太祖这般雄主者。”

郁新似乎完全陷入到回忆之中:“洪武二十年纳克楚投降那年,犹记得天下各地为太祖立生祠,日夜奉祀。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胜,自那日起,太祖与大明苍生百姓而言,如天帝仙神一般。”

听到这里,方孝孺也是不住点头表示附和,那蓝玉自认为其武功远超霍去病、卫青二人,已是天下人心中的大战神,但是之后太祖拿他下狱的那一天,他的亲兵、心腹没有一个反抗的,曾经那些无限崇拜蓝玉的将校士卒就冷眼看着蓝玉被抓捕、被赐死。

他的功绩,在太祖面前压根不值一提。

“你说现在的陛下,比起太祖如何?”

话锋一转,郁新似乎已是猜测出了朱允炆三分心思:

“京师内的报局连日爆满,通政司印发的两期刊文连连脱销,说明民间对陛下此番之盖世武功那是极其崇奉的,黔首没有多少文化,夸起陛下的话比那许不忌还要直白。

也就是说,那许不忌的贺表登了刊,也算不上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事,腊月三十那晚,老夫也是在府内开怀痛饮一宿。若不是上了岁数,老夫新年元旦那日书的贺表或许要比那许不忌还要肉麻。”

南京城内外,连不识字的黎庶百姓都知道草原投降的事情,这些京官还有谁不知?所以新年第一日,所有人都写了贺表递呈通政司,包括方孝孺。只不过大多数还是跟郁新所说那般克制的紧,倒是没有出现许不忌这般不要脸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