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页

清除掉朝鲜国内那些早年逃亡安顿的异族,留下棒子这群土著,朱允炆细细一想,确实不失为一件好事。

棒子这个民族也就是喜欢吹吹牛,有点夜郎自大的毛病,但是根脚文化毕竟上千年来都深受中原的熏陶,将来迁附起来确实也方便。

“朕记得你,你是庚辰科那一期的传胪吧。”

朱允炆开怀一笑,冲着胡嫈勉励道:“很好,你很不错,朕身边这位平大将军说他不通政治,怕做不好朕交代的差事,既然你颇有主见,朕就任命你为我大明驻朝鲜第一位按察使,全权负责此间之事,处理一应外交领事事宜。

朕与你独断专行之权,待他日随大军入朝之后,今日你我君臣奏对之事,如何推行操持,皆赖卿一人了。”

胡嫈顿时大喜过望,伏地顿首谢恩。

作为庚辰科的二甲传胪,庚辰科一甲三人都开始履职仕途,步步高升。

只有他胡嫈还在翰林院蹉跎,虽然也混了一个侍讲的官身,但这个官身的含金量在此时的大明体制内可不比以往那般值钱了。

不抓实权只搞学问,想要平级调动根本没戏。

而今天他能去朝鲜做一任全权特使,将来朝鲜真到内附那一天,如果朝鲜置省,他就是当仁不让的布政使!

就算朝鲜的体量资格不足以置省,靠着这份功勋,回到南京中枢,到六部任职也是足够了。

“一文一武,看你们俩了。”

朱允炆各自又勉励几句,舒心一笑:“朕也在这北地待了数月,该转道回京了,朕在南京,等你俩的捷报。”

二人俱躬身一礼。

“请陛下放心,臣等死不辜恩。”

第279章 芙蓉液、芙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