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千算万算,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才想起,郁新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转过年就到了七十岁自动卸任的致仕红线。

不仅杨士奇没想到,连朱允炆也把这茬给忘了。

要不是朱高炽拿着明年即将致仕的京官名单找到他,他都没想到郁新竟然已经这么老了。

如果要是按照原时空的历史,郁新本该两年前就死于户部尚书的任上,可能是因为这个时空没了靖难,少了一次惊吓,加上过早的入阁,不用在户部劳心那么多国事,两相之下这条命也就硬挺了许多。

到了红线就要退,这条规矩朱允炆还是希望大明的官员能够遵守,尤其是中枢这些一二品的大员。

甚至朱允炆都打算给内阁定一个任职时限,干够十年或者八年的就自动致仕,这样可以极大避免官员拉帮结派培植门生的可能性。

只是眼下如果定了这个标准,杨士奇那么年轻,干够十年也才五十岁不到,这么年轻就回乡,有些人才废置的可惜。

现下郁新要退,朱允炆已经开始着手叫停了。

他得出面让宗勋罢战。

再打下去,杨士奇起复之后,那场仗就势必会没完没了。

“郁敦本明年退了的话,入阁的人很可能是夏元吉。”

户部尚书算是中枢十部中最容易往上一步的部门了,毕竟国家财政重如泰山嘛。

杨士奇想了想,又懒得再猜测这些人事上的考虑,转而岔开话题道:“你提领翰林院编修《建文大典》,进展如何?”

《建文大典》算是眼下解缙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政绩,杨士奇为此也很是操心:“抓紧时间在郁敦本退之前把《建文大典》编修出来,这样的话,说不准你能在进一步,加一个文华殿大学士。”

“能成吗?”